82歲李先生因左下肢急性腫脹與疼痛至本院急診。電腦斷層顯示腹腔大靜脈至左小腿膕靜脈有大量血栓。這些血栓引發了罕見的急性股青腫(Phlegmasia
cerulea
dolens)與腔室症候群。後經心臟內科與整形外科合作,經歷了緊急筋膜切開術、導管溶栓治療、皮瓣修補術等,李老先生順利救回性命,也保住了左腳。這個罕見且嚴重的深層靜脈血栓案例(圖一),刊登在著名的國際醫療期刊
–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另一個案例是27歲李小姐,因癌症導致急性肺栓塞,藉由超聲波震盪融栓導管(EKOS)治療,順利解除肺部血栓也保住性命。
以上兩個致命性的靜脈血栓個案,包含深部靜脈栓塞及肺栓塞,我們統稱為靜脈血栓栓塞。這些靜脈血栓多發生在下肢,造成肢體腫脹疼痛。當血栓脫落並隨血流進入肺部,就會發生致命性的肺栓塞。
靜脈栓塞在國人的粗發生率約為15.9 /
10萬人年,其復發率為每人每年5.1%。國人發病率低於白種人。較重要的誘發因子包括接受大手術、主要肢體創傷、惡性腫瘤等。其他危險因子包含急性內科疾病、臥床、化療、肥胖、懷孕、賀爾蒙治療、心臟衰竭等;長途飛行中不活動也是一項危險因子。其中高達20%的病例,無法找到明確致病因子。約四成的病患,10年內會復發;也有三成以上的患者,後續形成栓塞後症候群,其併發的症狀包含慢性腿部腫脹、疼痛、皮膚色素沉澱、跛行及嚴重皮膚潰瘍。肺部亦可能因慢性血栓栓塞導致肺高壓,病人終身喘促而喪失生活品質。
傳統的藥物治療是使用抗凝血藥物,但對於血栓較為嚴重病患(如栓塞到髂靜脈,或是造成休克之肺栓塞),單純使用抗凝血藥物效果有限,必須依靠導管介入治療來達到更理想的結果及預後。而現今之導管治療可分成幾個部分(圖二):
一、傳統導管溶栓術:使用傳統溶栓導管來溶解血栓,但缺點是治療時間較長且較多出血併發症。
二、超音波震盪導管溶栓術:也是藉由溶栓導管來溶解血栓,但因為多加了超聲波震盪效果,好處是可減少溶栓所需之時間,也同時減少需用之溶栓藥物量,降低出血風險
(此項治療健保不給付)。
三、經皮機械性血栓去除術:利用機械性導管來抽吸血栓
(如:Angiojet / Aspirex)。好處是可更快速移除血栓,也可減少溶栓藥物量和改善出血風險(此項治療健保不給付)。
上述三項導管介入治療,可根據病人病情狀況來選擇使用。高醫心臟內科在周邊靜脈導管介入治療已有多年經驗,是南部少數能夠提供完整導管設備及器材之醫學中心,若民眾遇到上敘之病況,可儘速就醫,我們會提供您完善之疾病衛教及後續之相關治療。


﹝門診時段﹞
紀乃宇醫師 大同醫院:
週二 上午 心內3診
週三 夜間 心內2診
週六 上午 心內1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