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醫學新知」專刊
2020.03 第39卷第10期 執行編輯:盧怡旭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 
與時間賽跑-治療急性肢體缺血症
【回本期目錄】
心臟血管內科   張景棠 主治醫師 (109年3月)

47歲的陳先生拖著腳步出現在診間,「醫師,昨晚我右腳突然開始痠痛,走幾公尺就痛到必須停下來,現在蒼白冰冷,休息也無法完全緩解痠痛症狀」,觸診發現足背動脈以及膕動脈沒有脈搏,都卜勒超音波顯示右大腿淺股動脈及膕動脈已被血栓阻塞,小腿脛動脈只有微弱的血流。這是急性肢體缺血症,俗稱腳中風,必須立刻接受治療,否則可能會截肢。所幸經過24小時的超音波輔助溶栓治療(EKOS),大腿的動脈血栓已完全清除,再以經皮動脈血管成形術(PTA)打開阻塞的小腿脛動脈,血液循環完全恢復,三天後病人踏著輕鬆的腳步出院。

急性肢體缺血症(Acute limb ischemia),是因為血管阻塞(thrombosis)或栓塞(embolism)造成肢體急性缺血的症狀,可能的原因如:血管本身阻塞,例如粥狀硬化斑塊破裂、動脈瘤、凝血功能異常、外傷造成血管受損;他處血栓移動,例如心律不整產生血塊使末梢血管阻塞;藥物造成血管攣縮。

主要症狀可以用6個P來形容:疼痛(Pain)、蒼白(pale)、冰冷(Poikilothermic)、脈搏消失(Pulseless)、感覺異常(Paresthesia)、麻痺(Paralysis)。

依照病情嚴重程度,處置的方式可以分為三類:

1.存活或輕微受影響:無感覺缺損或肌肉無力,超音波顯示動脈靜脈皆有血流,可給予抗凝血劑治療並且評估血管阻塞的原因,或採取導管介入治療。

2.立即影響:四肢已有感覺缺損,輕到中度肌肉無力,休息無法緩解疼痛症狀,超音波顯示動脈無血流,但靜脈仍有血流,狀況危急須立即以外科手術恢復血流。

3.不可逆的缺血壞死:肢體已經失去感覺,麻痺無法活動,動靜脈都沒有血流,只能截肢切除壞死的肢體。

現在除了消極截肢以外,我們希望可以及時恢復血管通暢。除了外科手術以外,我們心臟內科也使用導管做介入治療,可分為三大類:

一、經導管接觸性溶栓:將導管插入血栓,溶栓藥物從側孔直接噴入血栓中,經過1到5天的治療,達到溶解血栓的目的。

二、經皮動脈血管成形術:血管穿刺後,從導管抽吸血栓或者以氣球將血管阻塞處擴張打開。

三、經皮血栓機械清除:近來為增加治療效率,達到及早恢復血流暢通的目的,我們引進多種新式導管搭配儀器,希望能保住一線生機。

急性肢體缺血症的治療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治療成功的關鍵在於及早就醫,及早診斷,迅速打通血管恢復血流。即使治療的技術日新月異,仍是艱難的挑戰,單一治療方式未必都有理想成效,併用不同的治療方式可有效提高治療成功的機率。

 

﹝門診時段﹞
大同醫院
週二上午 三高門診
週三上午 心內一診
週五下午 心內一診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