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台灣眼疾防治大網絡」專刊
2020.07 第40卷第2期 執行編輯:許淑娟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 
兒童視力檢測
【回本期目錄】
眼科部   孔雅芬 技術員 (109年7月)

新生兒於出生時視力尚未發展完全,而視力發育的前提是從眼睛、視神經到大腦的視覺中樞等在構造上都必須要正常,再來就是要有刺激視力發育的條件。從僅能看見黑白世界及眼前20-30公分的物體,經由外界刺激慢慢能分辨顏色,六到七歲逐漸發育至1.0的視力,此階段家長及早發現孩童是否有視力異常顯得很重要,愈早治療弱視,成功的機會愈大。

根據孩童的年紀會有不同的檢查方式來檢測其視力狀況,三歲已是可以表達的年紀,但是孩童注視目標的能力比較差,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很短,易受到外界干擾的影響,檢測者需要較多的耐心,家長也能先告知孩童檢查流程讓孩子有心裡準備,避免到陌生環境因恐懼而無法正確表達。

測視力通常使用萬國視力表,建議父母先在家教導孩童辨識,可以手勢比劃或言語說出 E 或 C 字視標之缺口方向,對於表達缺口方向有困難則能以數字或圖像視力表來取代,若孩童能配合表達,也能提早發現孩童是否有視力異常。

若父母或學校健康檢查發現孩童發現有視力異常(高度遠視、近視、散光等) 需配戴眼鏡,眼鏡的度數應由眼科醫師驗配;眼睛外觀有眼位不正、學校立體視檢測結果不良或發現疑似色盲、色弱也應至小兒眼科做進一步檢查。若需使用遮眼治療來訓練,此時父母及老師的督促與鼓勵便為重要,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期。

嬰幼兒時期無法表達則需藉由外界來輔助檢測是否有異常,因影像到視網膜之前光線傳導的路徑被擋住,視網膜無法接收到正常的影像刺激,導致視力完全無法正常發育,容易產生視覺剝奪性弱視,此時醫師可使用眼底鏡檢查是否有先天性白內障等介質混濁或眼睛異常。像早產兒因視網膜尚未發育完全,易出現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出生後應盡早到小兒眼科就診,藉由醫師檢查及光學儀器來檢測是否有眼底異常、屈光問題。

家長需認識到視力保健必須從小做起,儘早培養孩童良好用眼習慣及姿勢,可減緩近視度數的惡化速度,避免高度近視發生,如已有高度近視宜每年散瞳檢查視網膜周邊。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