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友在詢問白內障手術時,最常問的問題就是手術的方法及人工水晶體的選擇。很多人總是對「雷射」有無限上綱的期待,認為什麼術式只要是「雷射」,就是最新最好。而在選擇人工水晶體時,如果沒有預算的限制,總會要求「最好」的人工水晶體。
首先談到手術方法,目前白內障手術的主流是超音波乳化術,近幾年發展出的白內障飛秒雷射,僅是輔助工具,並不能取代超音波,也就是,飛秒雷射是附加而使手術更臻完美的一項步驟。
飛秒雷射是用波長1053nm的雷射光,以極快的速度,10的負15次方秒的脈衝間隔對生物組織作切割,其產生的熱效應非常少,所以對組織的傷害極小,也幾乎不疼痛。
其應用在白內障手術,稱為FLACS(Femtosecond Laser Assisted Cataract Surgery),
顧名思義,其只是一個輔助的角色。正確而言,應該稱作白內障手術之前置術,只是取代一部分原本手作的步驟,之後仍需以超音波乳化術移除白內障。其可以施作的範圍,包含角膜傷口製作及散光切割矯正,水晶體前囊袋環狀撕除,白內障切割及軟化。
飛秒雷射白內障手術的好處有以下:
(1)整齊精準的角膜傷口,增加術後傷口的密合度,減少感染的機會及術後的傷口異物感。
(2)對於300度以內的角膜散光,可同時切割加以矯正。
(3)水晶體前囊袋開口為正圓形,增加高階人工水晶體的穩定度,使其發揮最好的功用。另外,有些患者的眼睛特別短小,可以避免手工撕囊時可能造成的角膜內皮傷害。
(4)可以切割白內障,減少超音波能量的使用,對於角膜內皮細胞數少的患者,可以減少角膜的傷害。
(5)對於一些水晶體脫位的患者,可以減少手作時對水晶體靱帶的傷害。
再來是關於人工水晶體的選擇。人工水晶體從早期的硬式水晶體,到折疊式,再到軟式一體成形水晶體,手術傷口大大減小,可小至2.2mm,常常不需縫線。而其衍生的新的材質功能與設計,更是日新月異,幾乎每年都有新的產品推出,可說是百家爭鳴。最簡單的是球面水晶體;然後是為了矯正周邊球面像差的非球面水晶體;有針對散光設計的散光水晶體,適合散光度數超過125度以上的眼睛;更高階的是針對老花眼設計的多焦,雙焦,三焦,延長焦段的水晶體。功能越複雜,費用越高,容錯範圍也越小,一點點的度數誤差便會減少其功用,有些多焦水晶體易有眩光問題,可能不適於夜間駕駛。而黃斑部有問題的患者也不適合植入老花眼設計的水晶體,因為可能使其病變的中心視力雪上加霜。選擇的重點就是,不是越貴的越好,而是越契合自己條件及需求的才是首選。
飛秒雷射搭配高階人工水晶體是完美的組合,與眼科醫師充分的溝通及了解自己的需求,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療結果。
﹝門診時段﹞
週二上午、週五上午 眼科二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