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就像高血壓、糖尿病一樣屬於慢性需長期治療追蹤的眼疾,它本質上是一種特徵性的視神經病變,隨著疾病的進展會有漸進的視神經纖維喪失、視神經盤凹陷擴大、繼之相對應的視野產生缺損,視野的缺損通常由周邊往中心進展,如果控制不好最後將導致失明。
青光眼的診斷及後續治療追蹤除了大家熟悉的眼壓外需靠一些特殊檢查來確認與輔助以決定現狀治療是否改變,例如眼底照相、眼底光學斷層掃描、自動視野檢查等,這一些檢查設備一般基層醫療院所基於成本、人力、檢查時間考量下比較少投資設置,而且這一些特殊檢查追蹤通常是半年到一年才需做一次,而大醫院看診在時間及影響工作上實在不太經濟,往往一耗就是半天到一天,為了病人診療的方便性但又兼顧一定照護品質,不同醫療層級的雙向轉診照護就有其必要性。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及其受委託經營的兩家市立區域醫院近幾年推展與基層醫療院所合作共同照護病人的醫療群就是朝此方向在努力,高醫眼科體系當然也不例外配合執行雙向轉診的病人照護。
眼疾當中最能呈現雙向轉診的就是青光眼及視網膜疾病,以青光眼為例,在診所有懷疑的病人可轉診到高醫體系青光眼次專科醫師幫忙檢查確認診斷,經確認的患者依青光眼的隅角閉鎖、開放、或續發性原因給予適當初步治療、再依青光眼的嚴重度在用藥或手術控制穩定後可轉回基層診所追蹤照顧,半年到一年後再轉診回醫院做病情評估,視病情穩定與否再決定是否改變治療計畫。對病人而言其基層就醫方便性及醫院照護品質獲得保障;對基層醫師而言,不只增加慢性病固定患者人數,也減輕其對預後通常不佳的青光眼照護責任;對醫院青光眼次專科醫師可減輕其門診臨床負擔,也可把資源多分給新病人而不會讓一些已穩定但又須繼續用藥追蹤的青光眼病人占據門診人數。
此雙向轉診病人照護模式在高醫眼科體系已順利執行2~3年而推行無礙,患者以此模式方便就醫也不擔心醫院掛號的困擾,算是患者、基層診所、醫院三贏的不錯模式。
﹝門診時段﹞
週一上午、週三上午 眼科四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