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有在上廁所時害怕大便出來的那一刻呢?或許是痛不欲生的感受、馬桶一攤鮮血的驚人畫面,抑或是肛門口突出的腫塊讓人擔憂是否長了惡性腫瘤,有以上種種疑惑卻又不好意思向周遭的人開口詢問或是訴苦?
俗話說:十人九痣,受肛門痔瘡所苦的人不在少數,但大多數皆因難以啟齒而默默忍受。其實,痔瘡是人體正常的組織,由肛門口附近的結締組織與血管叢組合而成,肩負了控制排便預防失禁的重要功能。然而,隨著人們工作壓力、生活環境因素的影響,例如長期久坐久站、經常性便秘或是腹瀉、習慣性出力排便、以及女性辛苦懷胎造成骨盆腔靜脈壓力增加等,使得這些原本正常的人體組織漸漸鬆弛、膨大、甚至脫出肛門口,便形成了所謂的「痔瘡」。
依照發生位置的不同,痔瘡可區分為內痔、外痔及內外都有的混合痔。不同位置的痔瘡會造成不一樣的症狀表現。內痔分為四種嚴重程度,第一度完全沒症狀;第二度是指排便時痔瘡會跑出肛門口,排完後又縮進去;第三度是跑出的痔瘡要靠手推才會回去;第四度則是無法推回肛門內。
內痔最常出現的症狀是大便後發現鮮紅色的出血,此種出血通常僅侷限於排便與衛生紙擦拭時,並不會再滴滴答答的落入馬桶中或是沾染到內褲,因此也常常容易被輕忽。而外痔就不一樣了,外痔常伴隨明顯的疼痛,令人坐立難安,若是不幸產生了血栓,會在肛門外圍形成顏色偏紫色的痔瘡腫塊,稱做血栓痔,此時所引發的不適可能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甚至造成病人痛到難以入眠。
在臨床上,我們發現大多數人常會因害怕檢查及治療的疼痛而不敢就醫。其實隨著醫療與科技的進步,目前痔瘡的治療有非常多元的選項,大幅降低了痔瘡治療的疼痛程度。而針對不同的痔瘡等級與嚴重度,以及合併考量到每一位病人不同的病史及身體狀況,醫師會給予不同的治療建議,一般來說,二至三度單純的內痔,橡皮筋結紮術是簡單又有效的選擇,可直接於門診處理、不需麻醉、術後前三天可能伴隨有輕微的疼痛或出血。
然而,若是外痔、混和痔或是較嚴重的內痔,住院進行麻醉下的痔瘡切除手術效果較佳,復發機率也較低,缺點是術後疼痛約略2週,傷口照護需近1個月。為了改善傳統痔瘡切除術的缺點,目前已有較新式的組織凝集儀痔瘡切除術,在實證醫學上已證實可大幅減少術後疼痛、出血較少、傷口小癒合快等優點。
除了痔瘡之外,肛門廔管、膿瘍或是直腸腫瘤所產生的症狀都有可能與痔瘡做混淆。因此,有症狀時不要害怕、盡速就醫,才能及時找出病因,也能與醫師一同討論出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門診時段﹞
高醫:週一上午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週五下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