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健康」專刊-祝爸爸節快樂
2020.08 第40卷第3期 執行編輯:李政學.周以和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 
你累了嗎?—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
【回本期目錄】
耳鼻喉部   林漢琛 主治醫師 (109年8月)

五十多歲的陳先生是辛苦奔波兩岸的台商,長時間的應酬和作息顛倒,數年來體重上升了二十多公斤,太太也抱怨他晚上睡覺鼾聲如雷。陳先生近半年來越來越感到白天上班精神不濟,開會坐著一下就會睡著,睡了一晚卻好像沒有睡一樣,越睡越累。注意力沒辦法集中,情緒也變的暴躁易怒,甚至影響了做重要決策的判斷力,知道自己身體出現問題卻苦無對策。這是門診時常上演的場景,而打鼾真的只是睡覺的呼吸聲大嗎?放任不管究竟會不會造成甚麼嚴重的影響?除了減重和夜間戴著陽壓呼吸器,沒有別的辦法了嗎?

打鼾是上呼吸道局部阻塞的表現,從鼻腔開始,經由鼻咽、顎扁桃腺、懸雍垂、舌根、會厭軟骨、咽喉淋巴組織一路到喉頭最深處,空氣經過時如果有阻塞的情形,就會產生打鼾的聲音。因此像是鼻甲肥厚、鼻息肉、鼻中隔彎曲、鼻咽腺樣增殖體、懸雍垂過長、扁桃腺及軟顎組織肥大、舌根肥厚、會厭軟骨後倒、下巴後縮、咬合不正等,都可以是打鼾的原因,然而絕大多數病患都會有兩個、三個甚至多重部位的阻塞。其中小兒族群阻塞的部位大多發生在鼻咽腺樣增殖體和顎扁桃腺肥大。

當上呼吸道阻塞嚴重到氣流完全無法通過時,就會造成睡眠呼吸中止,依照發生的次數多寡再細分為輕度到重度。研究顯示若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發生高血壓、糖尿病(胰島素阻抗性)、心臟衰竭、心律不整、猝死、中風、陽萎、夜尿、記憶力減退、情緒問題、意外事故的機會都會大幅增加,而背後隱藏所需付出的家庭成本、社會成本更是超乎想像。

針對打鼾,首先需要有正確的診斷,不是所有打鼾的人都有睡眠呼吸中止症,也不是所有睡眠呼吸中止症都是因為上呼吸道阻塞所造成的。患者必須先接受睡眠內視鏡檢查和多頻道睡眠檢查,在腦波監測模擬熟睡的情況下,記錄睡眠時上呼吸道阻塞的情形,精準定位阻塞的位置,再量身訂作適合患者的手術方案。手術方法從鼻骨架整型到軟顎塑型拉提、口內止鼾器、軟顎及舌根軟組織冷凝汽化手術、下頦舌骨肌前移術、上下顎骨呼吸道拉提術,再到以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的舌根減積手術以及胃繞道減重手術等,必須要有正確的診斷才能有正確的治療。

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往往是多重部位的阻塞,目前第一線治療標準為佩戴陽壓呼吸器,量身訂作多層次的手術計畫也可以帶來有效的改善,睡眠習慣、體重控制等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需要患者耐心的配合以及多專科醫師的通力合作。睡眠占了人一生約三分之一的時間,有好的睡眠,才有好的人際互動,才有好的工作表現,也才能有好的生活。正視您的睡眠問題,就從今天開始。

﹝門診時段﹞
高醫:週二下午、週三下午
大同醫院:週三夜診、週四上午
小港醫院:週四下午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