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血管介入性治療,大家或許比較常聽過的是針對冠心病患者使用心導管來施行氣球擴張術及置放血管支架,但卻不知同樣的血管介入治療,目前也可以應用在不同的血管領域,接下來就為大家做介紹。
身體的血管主要可分為動脈和靜脈系統,目前都有導管介入的相關治療,首先先來談談動脈系統:
(1)冠狀動脈介入治療:這就是我們大家平常所熟知的「心導管」,
主要是針對心臟的冠狀動脈狹窄/阻塞來做介入性治療。而俗稱的「緊急心導管」就是用來治療急性心肌梗塞時的心導管治療。
(2)腦部動脈血管介入治療:目前標準的療程,急性腦中風如果在黃金治療時間內,經由神經內外科醫師評估,使用血栓溶解劑來做治療;由於治療時有嚴重出血風險,目前部分符合導管介入適應症的急性腦中風,可以使用介入治療來將血栓移除或消融(治療醫師以神經放射科及神經內外科為主)。
(3)周邊動脈血管介入治療:這部分層面廣泛,可分為上下肢動脈阻塞、頸動脈阻塞,以及腸繫膜動脈或腎動脈阻塞等,過往由於缺乏專門用在周邊血管介入治療的器材,因此這領域的推動較慢。但隨著時代的進步,新的治療器材(如塗藥支架/塗藥氣球等)推陳出新,因此周邊動脈血管介入治療有好的成效。另外,男性性功能障礙一部份與會陰動脈狹窄有關,也是一項新興的應用。
接下來再談到靜脈系統,靜脈系統比較常見的疾病是深層靜脈栓塞(主要常發生在下肢)和肺栓塞。把肺栓塞放在靜脈系統是因為這些肺動脈的血栓主要是來自下肢的深層靜脈血栓脫落後跑至肺部造成嚴重的血氧濃度下降,更甚者會突然發生心肺停止,因此在治療上更應該積極突破,使患者得到更佳的預後。利用導管介入治療的方法,目前在本院使用的有以下幾種:(1)
傳統導管溶栓法 (2) 超聲波震盪溶栓法 (3)
機械性血栓抽吸法。第一種方法雖然是使用局部溶栓,但還是有一定的出血風險,因此加入超聲波震盪的融栓法可以減少溶栓藥物劑量,降低出血風險。另外直接使用機械性血栓抽吸也是一個好方法。而在溶栓結束後,也須評估是否需置放靜脈支架來避免之後再發栓塞的風險。
簡單介紹了各式各樣心臟血管介入治療方式(圖一),歡迎來高醫心臟內科諮詢,我們會提供您最詳細的說明及後續的治療選擇。

﹝門診時段﹞
週二下午 心臟內科四診
週三夜診 心臟內科一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