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數位新時代」專刊
2020.10 第40卷第5期 執行編輯:李坤宗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 
數位引導-牙周補骨手術
【回本期目錄】

廖官瑄 醫師

陳怡惠 醫師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牙科   廖官瑄 主治醫師 / 牙周病科   陳怡惠 主治醫師 (109年10月)

由於人工植體的出現,拔牙後除了固定式牙橋外,大家又多了一個不需要修磨自然牙也能重建的選項。但很多人常常是因為牙周病導致骨頭破壞太多而拔牙,因此也面臨缺牙區沒有足夠骨頭來進行植牙的困擾。在此情形下,先進行「補骨頭」手術再來植牙的狀況也越來越普遍。

牙科很多手術都會有「補骨頭」的動作,但針對已經沒有牙齒的地方我們進行的是「齒槽骨的增進術」(Guided bone regeneration)。由於拔牙後齒槽骨會有自然萎縮的情形,此手術的目的就是將缺失的齒槽骨寬度與高度填補回來。
隨著科技的進步,搭配牙科電腦斷層的應用,運用3D列印技術與相關模擬軟體可以讓我們更精準的預測理想的齒槽骨外型與填補量,並將此用在手術中。

一、一般補骨手術使用材料:

若是原先骨頭缺損較多或是要進行大範圍補骨手術時,除了自體骨或骨粉顆粒與再生膜外,常需要搭配骨釘或是鈦網的使用來確保骨頭可以維持在我們想要增加的位置。

二、數位引導補骨與一般補骨手術的差異:

1.一般補骨手術:

手術進行前,可能在臨床口內檢查時就發現骨頭嚴重不足而需要進行手術,所以不一定會拍攝手術前的電腦斷層,骨頭的實際缺損情況要到手術當中才會知道。

若有先行拍攝電腦斷層,也只是知道缺了多少,但實際手術操作時仍是依靠醫師的臨床經驗來進行填補。大家都希望既然做了手術就盡量將骨頭補滿,但這常常導致術中填補的骨頭量超過植牙所需要的量。

填補過多的骨頭量代表著:(1)需要使用更多的材料,材料越多,相對應有可能花費就越多。(2)需要將手術區延伸以及將軟組織撥鬆來完全關閉傷口,而這會導致術後更明顯的腫脹以及疼痛。

2.數位引導補骨:

在手術前拍攝電腦斷層並以此模擬出理想可以植牙的骨頭外型,直接以此外型來彎折鈦網,手術中就可以將骨頭填補到需要增加的地方,避免過多的填補量。

三、數位引導補骨手術的進行方式:

四、應用數位引導的好處:

1. 病人更能瞭解手術治療計畫以及手術前後的差異

2. 減少手術中再去裁剪與彎折鈦網的時間

3. 避免過多的材料使用與相應的手術術後腫脹等不適

上圖呈現的是預計補骨的外型(綠色虛線處)以及實際補骨手術後補完的骨頭位置(藍色箭頭處),可以看到以數位引導方式進行,結果幾近於理想的補骨量。

 

﹝門診時段﹞
廖官瑄主治醫師
高醫:週三下午、夜診。大同醫院:週一夜診、週四下午、週五上午。

陳怡惠醫師
高醫牙周病科:週四上午、週五下午。
牙科門診部 (院外門診):週一下午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