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數位新時代」專刊
2020.10 第40卷第5期 執行編輯:李坤宗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 
顯微下的牙神經-活髓治療
【回本期目錄】
牙髓病暨牙體復形科   蘇映輝 主治醫師 (109年10月)

當你牙齒蛀牙、牙齒痛、撞斷牙齒或舊的填補物掉落時,到了醫院或診所看牙科,牙醫師總是跟你說:你這個有可能要抽神經喔!你是不是常常會想,抽神經到底是在做什麼?

根管治療或稱抽神經,其實抽的並不止是神經。牙齒由外而內的構造分為牙釉質、牙本質、牙髓腔,而牙髓腔中的「神經」其實包含了血管、神經以及結締組織等構造(圖一),跟身體其他地方的軟組織並無很大差別。而根管治療(圖二)則是一連串的動作,使用高速手機、鑽針、銼針、消毒水等器具,將牙髓腔中的所有組織以及細菌一併清除。只是因為根管治療結束之後,牙齒就不會痛了,所以國人喜歡稱之為抽神經。

目前根管治療的效果相當不錯,治療後的牙齒在10年後,還有85%的牙齒可以繼續使用。但因為根管治療後的牙齒承重能力較差,所以常因長期的咬合力作用下,造成牙根斷裂而不可恢復。而目前由於牙科顯微鏡的發展與生物陶瓷的進步,而使我們有了活髓治療這個選項。

當牙齒因蛀牙而造成牙髓發炎以及牙髓暴露時(圖三),可以在顯微鏡下將感染的牙本質以及牙髓組織移除(圖四)。並使用消毒水沖洗後,用生物陶瓷材料將牙髓覆蓋(圖五),讓牙髓有機會再生成修復性牙本質,以期保留牙髓的活性。這樣的治療方式由於保留了活性牙髓組織,所以稱之為活髓治療。雖然目前活髓治療尚未有10年以上的追蹤報告,但這樣的做法是希望能延後根管治療的時間點,也就可以延長牙齒的使用時間。

但由於不是所有的牙齒狀況都適合進行活髓治療,所以依然需要專業的牙醫針對牙齒進行診斷與評估。

﹝門診時段﹞
週五下午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