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專刊
2020.11 第40卷第6期 執行編輯:周秉松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 
中風後癲癇
【回本期目錄】
 
神經部   吳孟霓 助理教授 (109年11月)

邱先生是一位59歲的老師,在5年前因心律不整導致小中風而住院過,之後恢復良好,僅留下輕度的右側下肢無力,甚至在復健半年後回到學校工作,雖無法再擔任導師,也不能兼任行政職,但他的教學表現依舊出色,學生跟家長也都對他讚譽有加。然而,某次在課堂中,他突然覺得講話困難,腳軟,拿著粉筆的手不自主抽動,隨即失去了意識,再度醒來後,人已經被送到了急診室,剛剛不聽使喚的右手右腳也還是無力,他跟太太都非常驚恐擔心是否再度中風,隨即被安排住院,經過了詳盡的檢查,並沒有發現再中風的證據,本來無力的右手右腳,也漸漸地恢復到失去意識前的狀態,醫師再三跟他保證,並沒有新的中風,而是「中風後的癲癇」。但邱先生非常狐疑,他怎麼可能有癲癇,他的家族裡也沒人有癲癇,有沒有可能漏了些什麼?但回想起來,這幾天他的學生來看他,尤其是他最信任欣賞的班代以及其他目擊他倒地的學生們都說,看到老師不自主的抽蓄,口吐白沫,好像癲癇發作……。

腦中風或其他腦傷後,因為中樞神經受傷後及恢復的過程中,可能產生「跳電」的情況,就有可能在沒有自身或家族癲癇史的病人身上,產生癲癇。而這種跳電過後,因為腦細胞再度啟動以恢復正常功能需要一段時間,所以抽蓄的那側肢體會暫時呈現較無力的狀態,臨床上需要小心地與再中風的症狀做鑑別診斷。

中風後癲癇可分為早期癲癇或晚期癲癇。在中風剛發生或一週內,因為腦細胞受傷後的不穩定產生了跳電的現象,稱為早期癲癇;反之,在中風發生一週後,隨著腦細胞修復,部分「結痂」的腦部衍伸出了自己跳電的能力,稱為晚期癲癇。通常晚期癲癇的再發率較高,有一觀察性研究顯示,早期中風後癲癇可能於10年內再發的機會可能有33%;而晚期中風後癲癇於10年再發的機會則高達71.5%。

中風後癲癇有許多可能的危險因子,包含出血型的中風,中風影響到腦部的皮質區,較嚴重或大範圍的中風,較年輕的病人,合併有其他腦部功能受損狀況,如失智症,小血管病變,或其他系統性疾病如高血壓或感染等等。

雖然並不建議對所有中風病人進行預防性的投藥(抗癲癇藥),但對中風後癲癇有足夠的了解,並且認知可能的高風險患者,可以輔助腦中風的鑑別診斷,協助病人盡早接受適切的治療,並減少心理的焦慮與恐懼。

﹝門診時段﹞
週一上午、週一夜診、週五上午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