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食道癌的診斷,有三種常用的內視鏡檢查方式,一種是傳統白光內視鏡,以氙氣做為光源,照出的影像能如實呈現食道的顏色與外觀,但對於肉眼不易見的平整病灶,就非常仰頼臨床醫師的經驗與判斷。另一種是透過碘染色,可以明顯區別出病變位置,但過程耗時,且碘液會造成身體不適感。然後是窄頻影像技術使用特定的紅、綠、藍濾板,讓特定波長的光線穿透出來,以強化血管之對比,使腫瘤更容易被辨識,但是影像可能失真並使得整體顏色偏暗,因此高醫胃腸內科與中正大學王祥辰教授團隊合作,積極研發人工智慧技術並應用於內視鏡診斷,以提升早期食道癌和癌前病變的診斷率。
高醫胃腸內科與中正大學王祥辰教授團隊合作,統整中正大學光機電所的工程技術與高醫胃腸內科食道癌團隊的臨床經驗,利用人工智慧與邊緣檢測技術,將食道腫瘤影像與數據進行人工智慧學習與運算,發展人工智慧醫療影像判別系統。此高醫胃腸內科和中正大學機械系共同研發之智慧內視鏡醫療顯示器,可有效結合AI人工智慧、高光譜影像分析和食道腫瘤內視鏡影像特徵辨識功能,能從內視鏡影像中辨別出食道腫瘤的位置,並同時進行組織學上癌化程度的分期,準確率可達85%,利用此智慧內視鏡醫療系統,有機會克服目前內視鏡在診斷食道癌上遇到的許多困難。
此人工智慧醫療影像系統的推展,將有機會減少患者內視鏡檢查之時間和患者檢查中的不適,並能減少食道腫瘤切片之誤差,以提升早期食道癌診斷之準確性。如能快速與準確地診斷食道癌,除了能即早讓病人開始接受相關之治療,也可有效提升病人之預後與生活品質,進而節省社會醫療資源之花費。在未來,此智慧內視鏡醫療顯示器的進一步發展,是希望能將影像資料儲存於雲端,方便進行相關病歷影像資料之整合,以協助日後影像資料的查詢與研究。除了食道癌的內視鏡診斷,日後也希望能將此技術應用於其他不同專科之醫療影像診斷,以期協助不同專科醫師解決臨床影像診斷之難題。

﹝門診時段﹞
時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上午 |
吳宜珍
●高醫 |
|
|
|
|
|
下午 |
王耀廣
●高醫 |
|
|
吳宜珍
●高醫 |
|
|
夜診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