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醫醫療新創」專刊
2020.12 第40卷第7期 執行編輯:黃理哲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 
手持式智能舌壓器助拔鼻胃管
【回本期目錄】
小港醫院咀嚼吞嚥機能重建小組   陳俊鴻 主任  (109年12月)

案例一

王老先生是個罹患高血壓及糖尿病的患者,年輕時事業有成,交際應酬自然不在話下。退休後沿襲以往生活型態,三餐飲食口味偏重又不忌口,所以血壓、血糖一直居高不下,但他並不以為意,吃藥也都是率性而為。某日早晨可怕的夢靨意外地降臨——他中風了!望著偏癱的肢體與需藉由鼻胃管進食,無論是在身體及心理都產生了極大的衝擊。還好他下定決心,激發出年少時的拚勁,不僅按時吃藥、修正飲食習慣、及努力復健;並在本院咀嚼吞嚥機能重建小組的指導下,透過「手持式智能舌壓器」的訓練,終於把惱人的鼻胃管拔除,雖然進食仍有些不順暢,但心中的感激不可言喻。

案例二

陳媽媽是個失智症的病患,近年一直都是由兒子、媳婦照顧,望著媽媽殘弱的身體隨著年紀老化,各項機能也逐漸在衰退中。尤其是吃飯一事;從以往自行進食到現在變成他人餵食,不僅是時間的延長,食量也隨之減少。營養不足再加上偶有不慎的嗆咳導致吸入性肺炎,使他成為幾度進出醫院的主因。家屬為了照顧方便,在不捨中同意放置鼻胃管。但此一舉動卻引來母親極度的排斥,在反覆的自拔與重插輪番上演著,彷彿是一場無止境的拉鋸戰。後來在咀嚼吞嚥機能重建小組的介入下;經由牙齒評估、吞嚥檢查、特殊食材製作、飲食衛教與「手持式智能舌壓器」居家訓練等,終於讓陳媽媽擺脫鼻胃管的束縛,重新享受食物的美味。

台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人口老化速度高居世界之最,而老化所導致的相關醫療保健問題也因運而生。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統計:65歲以上人口中,13%具有吞嚥障礙;到了80歲以上則比率高達33%,換言之每三人中就有一人有吞嚥障礙。另外,本土研究資料顯示:在長照需求及身心障礙者更有60~80%是咀嚼吞嚥障礙患者,比例之高著實駭人。因此,插著鼻胃管的老人,似乎成了台灣「象鼻人生」的普遍現象。

有鑒於此,小港醫院於兩年前成立了「咀嚼吞嚥機能重建小組」,藉由跨科室的專業醫療團隊,提供整合性的照護服務。其目的在於希望能減少鼻胃管的置放,縮短置放天數,並減少吸入性肺炎發生率;鼓勵由口進食,以提高生活品質。小組自成立以來兩年間累積了不少臨床經驗,也到社區做口腔篩檢與衛教宣導,更受邀到全台各處做教育推廣與經驗分享。因此獲得108年長照類國家品質標章(SNQ)的肯定,而與陽明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共同開發的「手持式智能舌壓器」利用資通科技連結手機與舌壓器,可同時做為檢測舌壓與吞嚥障礙訓練之用,此一技術更獲得109年國家新創獎,不僅可作為醫療使用嘉惠病患,更具實用經濟價值超越同級醫材舶來品,成效斐然。

以前,咀嚼吞嚥障礙常被忽略,往往鼻胃管一放就錯過了復健治療的黃金期,而留下終身使用鼻胃管的遺憾。如今結合專業分工的醫療團隊,提供全人的照護策略,科技化的輔助訓練醫材,並持續給與病患及家屬鼓勵、打氣;不但能重現進食機能,更能享受食物美味、改善營養狀態與預防肺炎感染,進而能自我實現,重拾快樂人生。

鼻內視鏡吞嚥檢查

鼻內視鏡吞嚥檢查:食物經由口腔進入咽喉

﹝門診時段﹞

時段
上午 高醫   小港      
下午       旗津 小港  
夜診   小港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