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醫醫療新創」專刊
2020.12 第40卷第7期 執行編輯:黃理哲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 
手持式智能舌壓量測與復健系統
【回本期目錄】
高雄醫學大學口腔衛生學系   劉秀月 助理教授  (109年12月)

台灣65歲人以上人口,截至109年10月底有375萬多人,占總人口比例的15.94%。根據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預計5年後(民國114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即每五人就有一位是高齡者。高齡者人口增加,相對會發生肌少症、跌倒、失智、中風、吞嚥功能下降等的人數也跟著增加。2001年台灣調查台北社區居民,社區高齡者每100人就有12.8人有吞嚥困難,這些高齡者每週至少3次發生進食嗆到的現象;將調查地點換到長期照護機構更發現,機構住民每100人就有51人有吞嚥困難。吞嚥困難不但會降低進食意願、體重減輕、營養失衡、脫水,還會提高吸入性肺炎的風險,甚至致死。

吞嚥功能是提供人體所需營養,以維持生命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食物由入口至進入食道,這一連串過程,依順序可再細分為認知期、準備期、口腔期、咽喉期與食道期五個階段。其中,舌頭在準備期協助牙齒將送入口中的食物進行攪拌、咀嚼並與唾液混合成容易吞嚥的食團,在口腔期負責將食團從口中移送至舌根啟動吞嚥反射。舌頭功能在食物消化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且是許多和年齡相關問題與疾病(如咀嚼功能、吞嚥困難、肌少症、營養不良、帕金森氏症等)的重要指標。檢查舌頭功能的常見方法之一是測量舌頭的最大力量(舌壓)。這是由於舌壓具有可量化的強度、耐力,與隨年齡增長而減弱和可以訓練的優勢。因此,近十年來,最大舌壓測量不只對口腔功能衰退的延緩,還對肌少症、吞嚥障礙評估與復健具重要意義。

目前,各國市售的舌壓量測設備,多基於應變計測壓原理、力敏電阻和氣囊壓力感測器而開發,具有可攜式壓力感應電路、峰值維持和計時器功能。但是,這些現有量測設備,機台購買成本高,連接配件、組件多,量測球狀氣囊容易變形,需手動記錄與計算數據,無法以無線方式連接使用行動應用程式來做控制。合適的舌壓測量設備,基本上必須要能滿足臨床測量方便性、量測具定位的可靠性、長期訓練的使用性。因此,本團隊跨領域結合了醫學工程、口腔衛生與臨床實務等不同專長之專家,改良過去舌壓量測設備的不足,開發了一種新型的舌壓測量設備與系統。

這項新穎的舌壓測量設備,經多項研究證實,兼具無線傳輸與本機數據顯示、具有協助舌頭定位的功能、搭備之咬嘴可安全重複使用二週等優勢。未來,這項設備可用來監測高齡民眾的口腔功能衰退情形,協助臨床進行吞嚥困難篩檢與診斷,以及提供民眾預防延緩失能與復健運動用。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