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1月17日為世界早產兒日,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新生兒科11月8日提前發出一年一度的召集令,號召63名早產兒回娘家,快樂參與「守護小腳ㄚ~『鼠』不盡的祝福」活動。其中最小的出生只有691公克,是媽媽到高雄旅遊時迫不及待出生,如今已頭好壯壯、活蹦亂跳。
高醫新生兒醫療團隊照護早產兒的能力已臻國際水準,且擁有先進的醫療儀器如「高頻振盪呼吸器」及「吸入性一氧化氮治療儀」等,已使1000公克以上的早產兒存活率高達9成,更多次成功治癒多名體重1000公克以下早產兒及重度先天性疾病的新生兒,加上產科高危險團隊的合作也幫了很大的忙。如今早產兒能健健康康且開心來參與活動,是新生兒團隊持續守護早產兒家庭最大的動力。
受虐兒的守護者、偏鄉弱勢的關懷者
高醫尹莘玲、郭耀仁榮獲「高杏獎」

高醫尹莘玲醫師(左)、郭耀仁醫師(右)榮獲高雄市醫師公會頒發109年度高杏獎。
一位是臺灣第一位女法醫師,全力守護受虐兒的女醫師;一位是第一位通過「變臉」人體實驗,擁有精湛醫術且關懷弱勢族群的男醫師。服務於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的尹莘玲及郭耀仁醫師,雙雙榮獲2020年高雄市醫師公會「高杏獎」。
原先從事法醫工作的尹莘玲醫師,每天面對的是一具具冰冷的遺體,在解剖過的4000多具大體中,有不少是受虐致死的孩童,來不及長大,就這樣無聲無息離開,讓她痛徹心扉、暗自發願,「不想再看到有孩童受虐致死!」。行醫近30年的郭耀仁教授,2015年帶隊前往南太平洋索羅門群島義診近三週,在極簡易手術設備下,進行許多外傷手術縫合清創和摘除巨大腫瘤,「像回到十八般武藝皆通的醫師」,期間還巧遇產婦急產,緊急協助接生嬰兒,後來嬰兒父親竟以他的英文名字為嬰兒命名,以紀念台灣的醫療協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