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骨髓瘤是台灣第三常見的血液惡性疾病,診斷年齡約60到70歲左右,且男多於女。本病特色為骨髓中惡性漿細胞增生影響正常造血機能導致貧血,或是單株免疫球蛋白大量製造導致腎衰竭甚至尿毒症狀。本疾病也會影響骨頭造成蝕骨性病變而以骨頭酸痛或病理性骨折表現,骨頭破壞也會造成高血鈣引起噁心、嘔吐、便秘或意識改變。在近20年來,本疾病的治療有明顯的進步,如高劑量化療搭配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標靶藥物如萬科(bortezomib,
Velcade)或是賽得(thalidomide,
Thado)的引進,顯著延長了病人的存活。與賽得同類的新一代藥物瑞復美(lenalidomide,
Revlimid),目前也可使用於復發或第一線治療無效的多發性骨髓瘤。
目前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也進入了免疫治療的時代,許多免疫治療藥物或是細胞治療在近年來不斷研發出,這些治療不但針對惡性漿細胞本身,同時也具備免疫調節的功能來活化免疫細胞一起對抗骨髓瘤。現就一些重要的藥物或是治療方式整理如下:
1.CD38單株抗體 daratumumab (Darzalex®,
兆科)會專一的攻擊表現CD38抗原的細胞,骨髓瘤的漿細胞因大量表現這種抗原而會被本藥殺死,但沒有這個抗原的正常細胞則不會被影響,所以具備療效和安全性。在2個重要的第三期臨床試驗中,daratumumab
搭配瑞復美(lenalidomide,
Revlimid))/類固醇(DRd)或是萬科(velcade)/類固醇(DVd)來治療復發的骨髓瘤病人都有非常顯著的療效。針對新診斷、未曾治療過的骨髓瘤患者,daratumumab也在第三期臨床試驗大放異彩,daratumumab搭配萬科(Velcade)/威克瘤(melphalan)/類固醇和對照組相比,不論無惡化存活時間以及總反應率,daratumumab的組別表現都比對照組優異。目前daratumumab已取得台灣的藥物許可證,可用於復發的骨髓瘤病人,健保給付也在今年通過。
2.新一代的蛋白質解體(proteasome)抑制劑,如carfilzomib (Kyprolis, 凱博斯)及ixazomib
(Ninlaro,
免瘤諾)。如同萬科(Velcade)是第一代的蛋白質解體抑制劑,carfilzomib及ixazomib則可視為第二代。Carfilzomib和萬科最大的差異在於它對蛋白質解體之抑制作用是不可逆的。在臨床試驗方面,對萬科失效的病人而言,carfizomib仍有治療效果。Ixazomib則是第一個口服型蛋白質解體抑制劑。目前carfilzomib及ixazomib均取得台灣的藥物許可證,可用於復發的骨髓瘤病人,健保給付也在今年通過。
3.新的免疫標靶及細胞/免疫治療,目前針對骨髓瘤的細胞治療也是如火如荼的發展,近年來發現BCMA(B-cell maturation
antigen)是漿細胞表面大量且專一表現的蛋白質而成為治療標靶。目前效果最顯著的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
CAR-T),其在多線藥物治療後的復發/難治性病人可達到80%甚至90%以上的緩解率,部分病人可以達到長期控制。然而CAR-T細胞治療存在免疫細胞過度活化產生細胞激素釋放症候群或是神經毒性的副作用,這方面仍是需要克服的難關。除了針對BCMA的CAR-T以外,其他的BCMA標靶藥物,如雙特異性單株抗體(bispecific
antibody)或是抗體藥物複合體(antibody-drug conjugate)都在熱烈的研發中。
多發性骨髓瘤是一不易治癒的疾病,但近年來許多的藥物不斷研發且有優異的臨床試驗表現,雖然許多新藥及新治療距離獲得健保給付可能還要一段時間,但這些新藥及新治療方法的故事告訴我們多發性骨髓瘤治療是不斷進步的,戰勝它必定指日可待。
﹝門診時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