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專刊
2021.01 第40卷第8期 執行編輯:黃志仁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 
乳癌患者術後照護
【回本期目錄】
護理部   王瀞研 專科護理師  (110年1月)

乳癌為我國婦女發生率第一位之癌症,發生高峰約在45-69歲。依據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及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每年罹患乳癌人數超過萬人,相當於每天約31人被診斷罹患乳癌。但在先進的醫療照護及乳癌篩檢下,大多數都能被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而提高治癒率;國內乳癌五年存活率,仍可達90%以上。

乳癌手術主要可從乳房腫瘤的處理與腋下淋巴結的評估,兩大方向來看。手術方式大約分:(一)改良根治性全乳切除手術,若患者在意外觀亦可同時進行義乳植入或自體組織乳房重建。(二)乳房保留手術。

全乳切除手術術後的照護重點,可分為以下項目:

(1)疼痛控制:手術後醫師會使用針劑或口服藥,控制您傷口的疼痛。

(2)飲食攝取:您可多攝取含高蛋白及維生素C食物,如:魚、肉、蛋、奶類、深綠色蔬菜及水果等。

(3)傷口部份:手術傷口若無感染則不需每日換藥,出院當日會使用防水敷料覆蓋傷口。返家期間可淋浴,不需執行傷口換藥,除非防水敷料破損,再更換即可。

(4)引流管部份:護理師會指導您如何將引流管固定於衣服,避免管子滑脫或拉扯。引流管連接的球體要壓扁以維持負壓,才能保持引流通暢。出院後需每日記錄引流液的顏色、味道、引流量。引流量若小於20cc,醫師會於門診再拔除。

(5)患側手臂復健運動

1.術後當日就可以做手部的握拳及張開動作,約10-20次(圖一、圖二)。

2.術後第一天可執行日常生活活動,如:洗臉、刷牙或吃飯。

3.術後第二天到拔引流管前,可執行梳頭及患側向前或向外舉高達 90 度(勿大於90 度),每日約10-20次(圖三)。

4.引流管拔除後可執行患側可向前或向外舉大於 90 度的動作,每日約10-20次。(若您需要更多復健相關資訊可參考高醫網頁之衛教專欄)

術後返家日常照護:

1.傷口未癒合前不要拿超過5公斤的東西(尤其抱小孩),需等傷口完全癒合且無疼痛狀況才可執行,約術後2-3週。

2.可以做家事,如掃地、煮飯等。

3.若傷口有紅、腫、痛、發燒(大於38C)等疑似發炎現象,應立即返院看診。

4.若患側手腫脹產生水腫 ,應立即返院看診由醫師評估,若需要可轉至物理治療師指導淋巴按摩。

5.改良根治性全乳切除無合併重建者,患側可選擇有棉墊或活動義乳的內衣。

6.手術後約3-4週傷口完全癒合且無疼痛情況,夫妻仍可以有性生活。

平時每個月的自我乳房檢查是很重要的,可以早期發現異常,盡早求治,不要害怕而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機。除了平時的自我檢查外,也呼籲符合45-70歲或40-44歲有乳癌家族史的民眾,每二年參與乳房攝影篩檢,亦可早期發現病灶,預防重於治療喔。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