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專刊
2021.01 第40卷第8期 執行編輯:黃志仁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 
緩和醫療在癌症病人的照護角色
【回本期目錄】
護理部   黃裕雯 護理師  (110年1月)

癌症死亡率高居全國死因第一名已多年,人人聞癌色變。但現今醫療科技進步,讓人從癌症是絕症到演變成慢性病般,有很多的治療方式可延長病人存活期及改善生活品質,使五年存活率提升至約50%。因此,學習跟癌症和平共存,讓生活品質更好,是所有治癌醫療團隊及病人共同的課題。

世界衛生組織在2002年,針對緩和醫療(Palliative Care)做以下解釋:

緩和醫療照顧對象為罹患威脅生命之疾病的病人和他的家屬,透過多科整合團隊之合作,對病人因疾病產生的身、心、靈問題進行早期偵測、詳細的評估和適當的處置,以達到預防和減緩痛苦,改善病人生活品質的目標。支持、陪伴家屬在至親生病過程中和往生後的調適。簡單來說,就是提供罹患威脅生命之疾病(如癌症)的病人全人、全家、全程、全隊的照顧。

台灣發展安寧緩和醫療也有近三十年,從安寧居家照顧到安寧病房到安寧共同照顧,期待能在癌症病人有需要的時候,都能提供一個身心靈緩解的照顧方法及場所。然而一般民眾還是對安寧緩和醫療有錯誤的認知,覺得接受安寧緩和醫療就是等死、就是放棄。

高小姐,40歲,是一位子宮頸癌合併腹腔多處轉移的末期病人,因為有腸阻塞及腹部疼痛情形,主治醫師照會安寧共同照護小組,希望可以減輕病人不舒服症狀,也可以和病人談病情及討論不施行心肺復甦術等事宜。當安寧共同照護小組開始參與高小姐的治療計畫時,知道個案是布農族原住民,住在那瑪夏,有一個國一的女兒。每次化學治療完希望可以回到山上休養。開始與高小姐衛教疼痛控制、用藥使用及腸阻塞的照顧,病人從無法進食恢復可以吃軟質食物,並配合化學治療,腸阻塞情形也漸漸改善。後來幾次的住院化療,主治醫師都照會安寧共照一起關心她,共照師和高小姐也變成好友般,除了協助症狀控制及舒適照護外,也了解個案希望可以沒痛苦的走;比較擔心先生照顧女兒的事,但知道婆婆會幫忙看顧孩子,覺得放心許多。在最後一次住院時,癌症已轉移到腦部,個案摸到頭皮上的腫塊,只說有點頭痛頭暈,體力很虛,希望可以回到那瑪夏度過最後時光。共照師協助及了解旗山醫院的安寧居家團隊可以到那瑪夏,故協助個案完成「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意願書」,並讓夫妻倆人可以好好道謝、道愛、道歉及道別。

由於緩和醫療早期介入癌症病人照護,讓病人在進行癌症治療同時,也可以減輕痛苦,並讓病人及家人有機會可以面對死亡,有充分準備及完成四道人生。真正攜手面對彼此生命中最黑暗的時光,但因為對彼此的愛,在最黑暗的時候能持續感受到光及溫暖,也在安寧緩和團隊的陪伴下,漸漸走出人生另一條寬廣的路。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