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醫學與衰弱症」專刊
2021.02 第40卷第9期 執行編輯:謝正芳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 
衰弱症、肌少症與肺阻塞
【回本期目錄】
胸腔內科   蔡毓真 主治醫師  (110年2月)

「衰弱症」是健康缺陷累積的表現,與住院率及死亡率有關。伴隨高齡的器官功能退化會降低對各種身心壓力的適應能力,而導致疾病及不良預後。除了老化,衰弱也可以描述許多不同的疾病所造成器官重構後的後遺症。「肌少症」則為肌肉的質量、力量、或是體能表現的衰退,在老年族群的盛行率達10到25%。除了老化,造成肌少症的原因還包含不良生活危險因子(如靜止不動、營養失衡)與荷爾蒙改變(如男性激素與生長激素減少)、胰島素阻抗增加等多重慢性疾病問題。在導致老年族群肌少症的疾病中,以慢性阻塞性肺病最為常見。

慢性阻塞性肺病(國內簡稱肺阻塞) 是最常見的老年呼吸道疾病,不但常連帶多種共病症,也會造成家屬巨大的照護負擔。肺阻塞常見且重要的共病症包括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與代謝症候群、肺癌、阻塞型睡眠呼中止症、骨質疏鬆、肌少症、焦慮與憂鬱等。

在台灣,包含肺阻塞的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多年來長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七位。肺阻塞發生急性惡化時可能導致呼吸衰竭,而肺阻塞導致的呼吸衰竭也是長期使用呼吸器病人的常見病因之一。肺阻塞是呼吸道氣流持續受阻的疾病,能以肺量計測量肺功能得到診斷。肺阻塞導因於長期暴露在危險因子中,其盛行率常與吸菸的盛行率直接相關;職業性或室內外空氣汙染(如燃燒木柴或其他生質能源)也被證實是罹患肺阻塞的危險因子。長期吸入香菸或其他有害微粒或氣體會引發肺臟及呼吸道產生慢性發炎,使肺實質失去回彈力,小呼吸道也會因為黏膜腫脹及呼吸道纖維化,造成持續的呼氣氣流受阻。肺功能也會隨年齡退化,因此老化亦是肺阻塞的危險因子之一。並且由於全世界人口平均壽命延長,也使長期接觸肺阻塞危險因子的效應更加明顯。

肺阻塞合併肌少症病人的肌肉蛋白質合成減少,身體蛋白質週轉率增加,導致其日常身體活動耗氧量及熱量的需求增加。肺阻塞病人發生肌少症的原因可能與全身性慢性發炎性激素的上升、營養不良及使用量的不足、低蛋白飲食等因素有關。肺阻塞病人活動時產生喘促症狀,會加重病人焦慮憂鬱等情緒負擔,使病人不敢活動,又致使身體條件更加衰弱,而增加急性惡化的風險,形成惡性循環。急性惡化時攝食會減少,嚴重時還會導致厭食、虛弱及淨體重下降等代謝失衡問題,最後造成失能,甚至產生惡病質。

肺阻塞是可以預防的疾病。戒除香菸,遠離危險因子是最有效的肺阻塞預防方法。一旦診斷肺阻塞,藉由藥物治療及肺復原、疫苗、營養支持等非藥物治療,也能延緩肺功能惡化,降低急性惡化頻率,維持生活品質。

﹝門診時段﹞

時段
上午         高醫  
下午 高醫 旗津   高醫    
夜診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