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太太由女兒陪同帶來就診。王老太太表示「醫生阿~我全身不舒服、頭緊緊脹脹、頭暈、心頭也綁綁(胸悶壓迫感)、胃度度(腹脹)、胃口不好、喘氣喘無(呼吸不順)、全身痛、虛弱無力、沒精神、沒頭神(注意力不集中)……整個人都不舒服,好難受…」。女兒則表示「媽媽每天都喊不舒服,帶她看了好多科醫師都說沒有什麼大問題。她整天煩躁不安,一直吵著跑急診打針…我們也都不知該怎麼辦了…她這個是不是神經衰弱…」。
「神經衰弱」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一位醫師於西元1868年提出並將其命名為”
neurasthenia”,在1920和1930年代從西方和日本傳入中國,融合中國中醫文化將其命名為「神經衰弱」。「神經衰弱」一詞泛指涵蓋神經精神、情緒、身體症狀及睡眠障礙等多重症狀,並因此造成生活、工作、學業表現效率變差的現象。它可能的症狀表現非常廣泛且有明顯的個體差異,但通常包含以下症狀:
1.
情緒症狀表現 : 緊張、焦慮、憂慮、煩躁不安
2. 神經精神症狀表現: 頭痛、頭脹、頭暈、注意力不集中、疲勞
3.
身體症狀表現:全身虛弱無力、身體疼痛、胃腸道症狀等,且往往身體檢查都沒有特別異常
4.睡眠障礙問題。
依據現代精神醫學對疾病診斷的定義與分類,已不再使用「神經衰弱」一詞。「神經衰弱」的表現很多其實是有憂鬱、焦慮問題,也可能是一種壓力反應,但以多重身體精神不適症狀來表現,可以說是一種身心症。因此,有上述問題,建議就診精神科,透過藥物或非藥物治療
(包含放鬆治療、心理治療等),通常就能改善。
此外,特別須注意的是老年人;研究顯示老年憂鬱症患者比年輕患者有較多的身體症狀;老年人較不擅長表達情緒,老年人憂鬱症往往較少表達憂鬱心情,反而以身體症狀來表現。因此,當我們身邊的老人家出現不明原因身體抱怨,除了基本的就醫檢查外,宜特別關心注意是否有情緒、睡眠或食慾的改變或任何負面思考,例如覺得自己沒有用、活著沒有希望等。若有上述表現,表示可能有憂鬱症的問題,同樣建議可就診精神科評估治療。
﹝門診時段﹞
時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上午 |
●高醫 |
|
|
●高醫 |
|
|
下午 |
|
|
|
|
●高醫 |
|
夜診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