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醫學與衰弱症」專刊
2021.02 第40卷第9期 執行編輯:謝正芳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 
衰弱老人安寧緩和醫療
【回本期目錄】
社區醫學部 家庭醫學科   吳建誼 主治醫師  (110年2月)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對於「安寧緩和醫療」的定義是指針對生命遭受疾病威脅之病人與家屬的一種照顧方式,藉由全面性評估身、心、社會及靈性等問題,提供全人、全家、全程、全隊照顧,以提昇生活品質為目標,並協助家屬在病人的臨終期及病人死亡後的哀傷期的調適。台灣於2018年3月邁入高齡社會,當老年族群罹患末期疾病時,如何以安寧緩和療護的方式,減輕病人的痛苦與負擔便顯得重要,現今台灣全民健康保險署已有針對癌症、漸凍人以及八大類非癌症疾病末期的病人提供安寧緩和照護。但在目前臨床照護中,有不少老年人因年紀漸長與多重共病而導致逐漸衰弱,進而影響到其生活品質甚至生命存活情形,但因其身體疾病狀況尚未符合目前全民健保中可提供安寧緩和療護之末期病況的標準,使得這群人無法獲得專業的安寧緩和醫療來協助其在生命最後歷程有良好的整體性照護來提升生活品質,進而平順的邁向生命最後終點,實屬遺憾!

其實老年衰弱(Frailty),指的是老年人在功能和健康上出現衰退的症狀,如:肌力下降、體重減輕、活動力下降、耐力不佳或容易疲勞、動作緩慢等,常會與較差的存活狀況有關。而根據臨床研究與觀察所建立的臨床衰弱量表,將衰弱狀態分成九個等級,等級八至九,就代表極嚴重衰弱,預計存活期可能小於六個月,根據此標準,就已屬於存活狀況不良,如同末期病人一樣應有安寧緩和醫療的介入與協助,由此可見極嚴重衰弱症本身亦應屬於一種末期診斷,因此國家衛生主管機關應重視這種情況的重要性,並及時調整健保相關規範以期專業的安寧緩和醫療能適時提供給這些病人。

而在臨床照護的過程中,如何即時性針對衰弱老人提供安寧緩和醫療照護,則有賴於老年醫學團隊的定期追蹤評估,一般可分成三個階段,(一)在臨床照護中,發現功能下降之衰弱老人。(二)評估病人生命存活狀況,預期存活時間是否小於一年。(三)依據特定疾病或狀況,評估是否轉介安寧照護。整體而言,衰弱症狀嚴重,且存活時間有限,就是代表病人極可能有安寧緩和照護的需求。若有以上情形,老年醫學團隊應適時透過醫病溝通與家庭會議來說明病人後續整體照護方向,並及早轉介專業安寧緩和醫療團隊來提升病人之末期照護品質。而整個過程應依病人與家屬之意願、實際狀況及需求來調整,並非一成不變。更重要的是,整個衰弱老人安寧緩和醫療的精神是在找出後期衰弱老人在醫療照護上未被滿足之需求,並且依照其需求提供適當的醫療照護,來改善後期衰弱老人的照護品質,協助其平安善終。

﹝門診時段﹞

時段
上午            
下午   高醫        
夜診     高醫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