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醫學與衰弱症」專刊
2021.02 第40卷第9期 執行編輯:謝正芳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 
衰弱症之中醫保健
【回本期目錄】
中醫部   林宏隆 主任  (110年2月)

石伯伯85歲有高血壓病史,三年前曾發生一次小中風,但身體仍然很硬朗,每天清晨到公園運動散步,三餐飲食規律,食慾良好,晚上的睡眠品質也很好。但在兩年前因跌倒而導致右側髖關節骨折,接受開刀治療,並且在去年因為陰囊水腫,攝護腺肥大,再次接受開刀治療。經歷了兩次開刀之後,石伯伯身體的體力逐漸便差,三餐食慾也越來越不好,精神容易疲倦,行動變得緩慢,甚至整天待在家裡不想動。近一個月來情況更加嚴重,不僅常常覺得頭重腳輕,行走步履不穩,胃口變差甚至整天沒有進食也不會感到飢餓,連小便、上大號都感到無力,家屬覺得情況嚴重趕緊帶石伯伯來門診。

由於人口結構老化,衰弱症已經成為臺灣社會急需面對的問題。身體衰弱可以由五個面向來表現,包括體重減輕、沒有活力、肌力下降、走路速度變慢以及活動力變弱。而這五個面向反應了身體內臟腑功能失調。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根,是五臟的根本。老年衰弱患者出現體倦乏力,動作遲緩,筋骨虛弱,主要是腎精虧虛,以及腎陰、腎陽不足,不能溫煦身體各個器官所致。並且老年衰弱患者出現肌肉減少,容易疲勞,主要是老年脾胃虛弱,消化不良所引起。在中醫理論中脾胃是後天之本,與四肢肌肉的功能有關,也是氣血生化之源,因此調理脾胃、補益腎氣,促進食物中的營養精微物質的吸收、滋養全身肌肉,補充腎氣,使筋骨強健,是調理老年衰弱的法則。

保健茶飲:

黃耆生脈飲:傳統生脈飲中的人參具有提升元氣、促進消化道吸收的功能。五味子在現在醫學的研究中具有蛋白質促進合成的功能,含有多種的必須胺基酸,滋陰固腎,加黃耆味甘入脾經,與麥冬,能提升陽氣,補益脾胃以及呼吸系統、並能提高免疫功能改善虛弱性體質。

保健藥膳:

黃精四神粥: 適用於脾腎陽虛體質,時常感到倦怠乏力,食慾不佳,胃脘腹脹,面色蒼白,手腳冰冷、冬天容易感冒、怕冷、小便頻尿夜尿多等症狀。

保健穴位:

1.溫灸中脘穴: 位置在肚臍中上4寸,即是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的中點,是身體任脈上的主要穴道之一,能夠改善脾胃虛弱,消化系統疾病,食欲不振,腹脹、胃食道逆流、腹痛、嘔吐、便秘等症狀。對於精神容易疲勞也很有幫助。也可以用掌揉法: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併攏,放在中脘穴上按揉,以順時針的方向按揉中脘穴三十圈。中脘穴也常與腳上的足三里一起運用,來改善脾胃虛弱的體質。

2.足三里: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吋,脛骨前脊外側一橫指處,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屬於多氣多血的穴位,使用溫灸有滋補強壯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虛弱體質、下肢癱瘓、膝關節等疾病。

 

﹝門診時段﹞

時段
上午   高醫   高醫 旗津 高醫
下午 高醫   高醫   高醫  
夜診   高醫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