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醫學與衰弱症」專刊
2021.02 第40卷第9期 執行編輯:謝正芳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 
認識衰弱症
【回本期目錄】
老年醫學科   任君昊 醫師 / 方姿蓉 主任  (110年2月)

一位78歲婦人,有高血壓、慢性阻塞性肺病及退化性骨關節炎,規律在診所追蹤,最近因雙腳無力、關節疼痛、胃口不好、體重減輕,由家人陪同來到老年醫學科,希望能找出全身虛弱的原因,並詢問是否罹患肌少症。

您或您的家人是否也有類似的需求呢?主計總處統計,國人不健康存活年數為8.4年,逐年上升。在高齡社會中,老年人雖不見得臥床,卻常需要人照顧。國民健康署近年來推動長者整體健康的評估,包含記得起、走得動、吃得下、看得見、聽得到、心情好、藥安全、活得好等八大面向,希望及早預防並延緩衰弱失能。

何謂衰弱症?它源自疾病、不良的生活習慣及老化,也是很多老年人進入失能前的表現。當體重減輕一年達5%、做事感到費力、手握力變差、行走速度變慢、運動或活動量減少,以上符合三項即可診斷為衰弱表現型。這樣的長輩有比較高的機會跌倒、失去自我照顧能力、入住機構甚至死亡。至於衰弱症的發生原因,包含長期全身發炎反應、不良的生活習慣、營養不足,與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病變、糖尿病、關節炎等疾病都有關。

衰弱長者不一定有肌少症,但常常合併發生。一般在40歲後,每年肌肉量會流失1-2%,若是很少運動的人,肌肉流失的更快更早。當長者有肌肉量不足現象,加上身體功能或握力下降,即為肌少症(經生物阻抗儀分析,骨骼肌質量男性小於7或女性小於5.7公斤/平方公尺+ 行走速度減慢到每秒1公尺以下、手部握力男性小於28或女性小於18公斤)。肌少症與失能、代謝症候群都有關,會增加長者住院天數、提高併發症與死亡率。

高醫承接國健署計畫,在部分門診及病房區域篩檢衰弱長輩,經評估後提供整合性照護。醫療團隊以臨床衰弱量表,從體能非常健康、體能不錯、有慢性病但控制良好、日常活動受限、輕度、中度、重度衰弱,到生活完全依賴、末期,依程度劃分為9階段,若處在第5~7級的衰弱階段,藉由跨團隊專業的努力,能使長者的退化減緩,甚至進步!我們更與高雄市衛生局合作,轉介衰弱長者到社區據點,讓長輩能夠在地活躍老化!

在開頭的案例中,除了解病患的用藥、進食與運動情況,開立相關檢查,調整藥物,經團隊(醫師、營養師、復健團隊、衛教師等)介入,及長輩積極配合下,體重逐漸恢復,活動能力大大進步!若您或家人有類似的問題,可掛號老年醫學科或家庭醫學科,由老年醫學專科醫師診察評估。

衰弱與肌少症都是老年人常見問題,卻常常被忽略,被當成是老化現象而已。其實,這是可以治療與預防的問題。健康老化從中年開始,讓我們一起健康老化!活躍老化!

﹝門診時段﹞

時段
上午
高醫 方姿蓉

高醫 方姿蓉
 
高醫 方姿蓉
   
下午            
夜診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