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及生產的過程中,可能因壓迫、拉扯、或神經及肌肉的撕裂而造成骨盆底的傷害,進一步產生尿失禁等症狀。在第二、第三孕期出現的尿失禁,絕大多數在產後一年內都會自行消失,但也有一部份的產婦會持續有尿失禁的現象。相較於孕程中未發生尿失禁的孕婦,曾發生尿失禁的孕婦在產後有更大的機會發生產後尿失禁的情形。隨著胎次的增加,尿失禁的機率也隨之升高,但影響最顯著的仍是第一胎;即只要懷孕過一次,其發生尿失禁的機會就明顯增加。在經產婦之中,有約50%的尿失禁是和生產相關的,另一半則受其他因素影響。年齡也是另一個很重要的危險因子;在停經後的婦女,其年齡比生產次數更會影響尿失禁的發生。
在懷孕過程中若出現尿失禁,可透過骨盆底運動(凱格爾運動)來改善症狀;但反之,目前仍沒有證據顯示產後立刻積極的執行凱格爾運動能有效減少產後尿失禁的發生。剖腹生產和經陰道生產比起來,似乎發生骨盆底損傷的機率相對較低,但目前的研究仍不充足。因為無論經何種方式生產,懷孕本身就是一個重要的危險因子,因此並不建議藉由選擇剖腹產的方式來達到預防尿失禁的目的。尿失禁的危險因子除了懷孕及年齡外,還有肥胖及抽煙,建議體重過重的媽媽們在產後應積極減重,以將尿失禁的風險降到最低。
若在生產後仍持續有尿失禁或甚至產後才出現尿失禁症狀,一開始可嘗試先從改變生活習慣、減重及戒菸做起。應盡量減少攝取會促進排尿的液體,例如酒精、咖啡因、含糖飲料等,但不建議限制白開水的飲用,因為可能造成缺水。凱格爾運動可強化骨盆底肌肉,進而改善尿失禁,尤其是應力性尿失禁,一組包括15—20次骨盆底肌肉收縮,每次維持8—10秒,每天做三組凱格爾運動即可達到效果。若凱格爾運動無法有效改善症狀,或病患無法配合執行,則可考慮其他非侵入性治療或選擇直接手術。
非侵入性治療包括陰道雷射及體外震波等。陰道雷射約可改善75%的應力性尿失禁;體外震波也可有效減緩症狀。假使上述治療的效果都不理想或病患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失禁的問題,則可用手術的方式來介入。目前最常用且有效的手術方式是尿道中段懸吊術。術中會經陰道在尿道中段處置入一段吊帶,用來加強或取代恥骨尿道韌帶的功能,以達到治療尿失禁的效果。
懷孕時期生理構造的改變及胎兒造成的骨盆底壓迫,導致孕程中常有尿失禁的情形發生;如果是產後發生的尿失禁,我們可循序漸進地從保守治療或陰道雷射開始,最終可藉由手術的方式來解決。
﹝龍震宇門診時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