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專刊
2021.03 第40卷第10期 執行編輯:莊蕙瑜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 
拯救癌症術後淋巴水腫危機—超顯微淋巴管靜脈吻合術
【回本期目錄】
整型外科   張智豪 醫師  (110年3月)

59歲沈小姐,於15年前罹患子宮頸癌接受全子宮切除術與淋巴結廓清術合併放射治療,在5年前左腿開始呈現腫脹、痛麻情形,平時無法做蹲下的動作,膝蓋無法彎曲,嚴重影響夜晚的睡眠品質,由家人陪伴至高醫婦產科就診,經轉診至整形外科尋求協助。

婦癌,包括卵巢癌,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等等需執行全子宮切除術的癌症,大部分為了避免淋巴結的轉移,須將後腹腔或鼠蹊部的淋巴結作預防性的摘除,我們稱淋巴結廓清術,但雖然摘除後與接受放射線治療,可達到預防癌症轉移的風險,卻有高達20%的發生率,初期症狀為早上起床不腫,但隨著活動的時間增加,患肢會越來越腫,嚴重會連行走蹲站的動作皆產生障礙,到末期會產生反覆的蜂窩組織炎,腫痛熱脹,全身呈現發燒的症狀。

如何判斷是否有淋巴水腫的發生?根據ISL國際淋巴水腫分級,淋巴水腫的嚴重程度如下表:

沈小姐的下肢淋巴水腫分級在重度,肢體差異在30~39%,在執行超顯微手術時,可發現淋巴管已有纖維化的情形;經過超顯微淋巴管靜脈吻合術後一天,左腳踝周長即由28.5公分消腫至25.3公分,小腿肚周長由41公分消腫至38.7公分;在兩個月後大腿由手術前的周長47.5公分消腫至41.7公分,膝關節周長由術前的40公分消腫至33公分,踝關節周長由28.5公分消腫至23.7公分,大幅改善了原本因淋巴水腫引起的睡眠障礙與行動困難,下肢的腫脹麻的不適感也逐漸消失。

淋巴水腫的發生原因有原發性的天生淋巴管的發育不全與暨發性的因為後天疾病如癌症、創傷等等的原因,導致淋巴結損壞進而導致淋巴系統的循環不良,造成肢體的腫脹,而在下肢的淋巴水腫在婦科癌症淋巴結廓清術後,以及接受放射線治療後容易發生,這樣的進行式的疾病於超顯微手術發展之前,在輕度的病友可利用復健引流以及特殊彈繃加壓治療後可回復,但呈現時好時壞的情形,隨著時間的推進,容易演變成中度至重度,超顯微淋巴管靜脈吻合術是經由顯微鏡以及小於3mm的精密器械以及縫線將皮膚打開約1~2公分,找出皮下的淋巴管與靜脈,將淋巴管與靜脈作連通嫁接,將淋巴液導致靜脈系統,幫助淋巴液的迴流,由源頭解決腫脹的問題,故,大部分接受超顯微手術的病友,在手術後隔天就可以明顯感受到腫脹的患肢消腫,而且刀口皆在皮下,僅須接受麻醉手術,隔日無其他問題即可出院,可提供為目前因淋巴水腫產生生活嚴重困擾的病友們新的技術解決惱人的問題。

﹝門診時段﹞

時段
上午  
淋巴水腫特診
       
下午  
整形外科
   
整形外科
 
夜診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