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少保護.社工」專刊
2021.04 第40卷第11期 執行編輯:徐仲豪劉姵均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 
幼兒專責醫師制度強化兒少保護安全網
【回本期目錄】
台灣兒科醫學會   王玲 常務理事 (110年4月)

「保護兒童健康快樂長大是文明國家的指標」,然而台灣每年仍有近7萬多名的兒少保護通報事件,其中身體虐待約佔全部類型的近五成,性虐待則占20%,早年受虐的孩童,成年後容易出現憂鬱、低自尊心、社會關係適應不良等問題,甚至成為加害人,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之一。衛生福利部於107年補助全臺成立七家「兒少保護區域醫療整合中心」,負責協助辨識兒虐個案及其驗傷診療,提升區域內醫事人員對於兒虐辨識與防治知能,並提供受虐兒童後續追蹤,及身心診療;另外也能夠強化醫療院所與社政單位、民間兒保團體之合作連結,使兒虐個案獲得更多的社會資源,落實兒少保護的工作。

兒虐案件之防治首重早期發現、早期介入,但往往轉送至兒少專責醫院的兒童,多半都是傷勢嚴重、傷害難以挽回的個案。基層兒科診所是最貼近兒童的醫療機構,除了能提供兒童急慢性疾病的診治外,還能提供家長衛教、兒童預防保健、疾病轉診等功能,若能藉由基層兒科診所醫師的協助與參與,將使兒少保護的防護往前再延伸,及時發現可能潛在的兒虐個案,強化國家的兒少保護安全網。

由急診兒科醫師出身的衛福部醫事司劉越萍司長,非常清楚基層兒科處於兒少保護安全網的關鍵環節之一,因此從109年下半年開始,在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雲林縣、宜蘭縣、屏東縣等六縣市推動「幼兒專責醫師制度」試辦計畫,主要是由各縣市的基層醫療診所的兒童專科醫師來執行,可涵蓋當地10%的三歲以下兒童。衛生局會依孩子的居住地、習慣就醫診所來進行分配,主動通知家長和專責醫師,再由專責基層兒科診所主動聯繫家長,按既定時程帶幼兒至診所進行幼兒發展評估、疫苗接種、牙齒塗氟、就醫轉診等健康醫療服務,除了兒童健康評估外,也可以藉由每次的診察,評估是否有潛在兒虐的風險,並可以依兒童的醫療需求或是兒虐風險評估等原因安排居家訪視。

當兒童出生於高風險家庭或是脆弱家庭時,衛生局也會主動將此兒童個案主動納入幼兒專責醫師計畫,並指派基層醫療團隊提供該兒童健康醫療服務,並將資料連結並整合於社政和衛政的服務系統;基層診所可以依自己可執行的方案來提供病患相關的聯繫方式,例如成立通訊群組、提供診所專線等,讓家長跟幼兒專責醫師團隊逐漸建立長期信賴關係。期望透過基層兒科醫師的加入,能更加強化我國的兒少保護安全網,讓每個孩子在免於恐懼的環境下快樂成長。

衛福部醫事司劉越萍司長(中)親自南下跟基層醫師說明「幼兒專責醫師制度」試辦計畫的內容。右二為高雄市醫師公會賴聰宏理事長、王志祿秘書長(右一)跟高雄市診所協會楊宜璋理事長(左一)與筆者(左二)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