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少保護.社工」專刊
2021.04 第40卷第11期 執行編輯:徐仲豪劉姵均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 
給孩子的是「礙」?還是「愛」?-窺探兒保家庭的選擇心路
【回本期目錄】
南高雄家扶中心 黃菀瑜 資深社工師 (110年4月)

那天是要跟養父母見面的日子,天氣很好,彤彤(化名)的媽媽忍不住捏緊了衣角,理了又理已經不能再整齊的頭髮,頻頻問我「黃社工,我這樣還可以嗎?」,深怕不能帶給收養人好印象,會影響到彤彤的出養,我對她笑了笑,要她別緊張,請她先跟養父母打招呼再開始…。

四年前彤彤因被媽媽的同居人管教過當,渾身是傷,社會局與家扶介入後發現媽媽的狀態不好,無法提供彤彤穩定適當的照顧,因此協助將彤彤安置到寄養家庭。一開始彤彤的媽媽連定期探視都做不到,總是找百種理由推託,也不願意配合兒保社工討論未來照顧計畫,每次見面,不是滿身的酒味,就是手上又多了幾道割痕,所以不管冷熱,彤彤媽媽總是穿著長袖衣服,遮住被自己割得傷痕累累的手。一年後媽媽決定要出養彤彤,但因彤彤的年紀過大,一直媒合不到收養人,彤彤的媽媽抱怨兒保社工不夠努力,卻不願意面對彤彤的照顧議題,等到彤彤轉安置到機構,媒合到了收養人後,彤彤的媽媽又動搖了,期待機構可以幫忙照顧彤彤成人自立,這樣她隨時可以看孩子,直到彤彤跟她開口說「媽媽,我好想要有一個家,一個有人可以陪我長大的家...」,這才讓彤彤媽媽下定決心讓彤彤去一個真正可以陪伴她長大的地方。

出養的司法程序跑了一年半,又因為新冠肺炎的防疫措施使得審核更慢,每個月社工陪伴彤彤跟收養父母視訊,彤彤既興奮又期待,但又覺得對媽媽愧疚,認為只有自己一人去過安穩的日子,媽媽則因為自責,躲了半年不敢跟彤彤見面,直到媽媽得知彤彤外婆一年前因病過世,連說再見的機會都沒有,彤彤媽媽悲慟不已,社工提醒不要讓彤彤和她一樣無法好好說再見,帶著遺憾離開台灣,媽媽才驚覺彤彤與她彼此的需要,因此開始積極地與社工討論、進行道別計畫,透過親子諮商與彤彤一起處理分離焦慮,陪伴彤彤參加親子活動,留下許多值得回憶的照片,讓彤彤知道,雖然媽媽沒法親自照顧她長大,但對她的愛也是滿滿的…。

最後彤彤終於跟養父母一起離開台灣了,彤彤的媽媽帶著滿懷的感謝,雖然她還有很多功課要做,包括戒酒治療、憂鬱症控制…等,也還需要好好的找一份工作養活自己,期許有一天彤彤長大,當她想要回來看媽媽時,那時候的她已不再是那彤彤小時印象中愛喝酒又老是自殘的母親,而是個認真過日子的媽媽。

家扶每年協助近160名被不當管教或疏忽照顧的兒童少年,每名兒少背後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獨特的家庭故事,有的家庭在兒保社工陪伴下得以改善家庭狀況,找到合適彼此的教養方式,孩子能在自己的家慢慢長大,但有些孩子,因為父母自己的故事也過於沉重,無暇再顧及孩子,不得已而必須委託機構安置或出養,但在所有行為的背後,都還是有顆祝福的心,期盼孩子好好長大,而兒保社工就是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這份心意,進而一同努力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安全健康的長大。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