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少保護.社工」專刊
2021.04 第40卷第11期 執行編輯:徐仲豪劉姵均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 
易碎物品,請小心輕放─嬰兒搖晃症候群
【回本期目錄】
小兒急診科   王衍修 主治醫師 / 小兒心肺科   陳怡真 助理教授 (110年4月)

三個多月的小寶半夜哭鬧不安,小寶爸爸擔心會干擾到鄰居,抱起來不斷的安撫,就這樣過了一多小時後,小寶終於不哭了。可是到了早上,小寶變得相當嗜睡,接著開始劇烈嘔吐和抽搐。父母急忙帶他到兒童急診就醫,發現前囟(ㄒ一ㄣˋ)門突出,電腦斷層顯示有顱內出血,,診斷是嬰兒搖晃症候群(Shaken Baby Syndrome, SBS)。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這種令人遺憾的新聞。嬰兒因為頭部占比大、腦部含水高且髓鞘化不全易變形、加上頸部肌肉無力,在反覆劇烈搖晃下容易有「甩鞭效應」,造成聯接腦部和硬腦膜的表淺靜脈被拉扯破裂形成顱內出血、又或者腦組織直接撞擊顱骨導致腦實質損傷,從而引起嬰兒搖晃症候群。

此症主要發生於三歲以下,最常見於二至四個月大。因為二至四個月大也正是腸絞痛與嬰兒夜啼的好發年齡,此時嬰兒容易哭鬧不安。家長為了安撫也常持續搖晃、再加上六個月以下嬰兒的頸部肌肉強度不足以支撐頭部,導致頭部更容易劇烈晃動,從而提高了發生率。

嬰兒搖晃症常見的症狀包括活動力下降、哭鬧不易安撫、嘔吐、嗜睡、眼球運動異常或僵直、前囟門突起、抽搐、呼吸困難、甚至昏迷,初期的哭鬧不安又容易與腸絞痛或夜啼混淆,錯失黃金時間,約有八成的患者會留下永久神經損傷,如失明、癱瘓、癲癇、發展遲緩……等,更有15~38% 會不幸死亡。所以這是一種小兒神經急症,診斷以電腦斷層為主、再輔以核磁共振,且需多專科,如神經外科、眼科、小兒神經科、小兒急重症、復健科等共同治療。

預防嬰兒搖晃症最重要的是勿用拋接、旋轉的方式逗弄嬰兒,若難以安撫則建議採「直立式抱法」:一手托臀、一手扶頭頸提供支撐、勿只抓握嬰兒腋下。讓嬰兒頭部貼著胸部,嬰兒聽到心跳聲後一般都會慢慢安靜下來。若真的想要搖晃安撫,建議使用搖籃輕輕的搖晃即可。另外,搭乘交通工具時,務必確認安全座椅有正確的使用、前背式的背巾高度需能固定嬰兒頭頸部,以避免加減速時嬰兒摔落或頭頸部劇烈搖晃。

最後,切記嬰兒是易碎物品、請小心輕放。如有不易安撫時,務必秉持耐心與細心,或尋求兒科醫師的幫助。

﹝門診時段﹞

時段
上午 陳怡真     陳怡真    
下午            
夜診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