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少保護.社工」專刊
2021.04 第40卷第11期 執行編輯:徐仲豪劉姵均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 
兒童虐待所造成的神經學問題及後遺症
【回本期目錄】
小兒神經科   蕭宛綾 總醫師 / 梁文貞 主治醫師 (110年4月)

兒科急診來了一個剛滿2個月大的嬰兒,來院主訴有抽搐的情形,理學檢查未發現外傷,但囟門有些微膨出,且整個人軟趴趴的,對外界的刺激沒有太大反應,家屬描述小孩從30公分高的床上翻身摔下後就出現這些症狀了。緊急電腦斷層檢查發現有硬腦膜下出血合併腦水腫,因此安排開刀移除血塊,後續雖然沒有生命危險,但腦部出血後所造成的後遺症仍需長期追蹤及復健。

每一年在兒科都會遇到數個類似案例,但這故事中藏著疑點 : 2個月大的嬰兒應該是不會翻身的,且從30公分左右高度摔落,是不太可能造成嚴重顱內損傷的,家屬的敘述偏向兒童虐待所造成的腦部損傷。

兒虐造成的腦傷:

「受虐性腦傷」舊稱「嬰兒搖晃症候群」,為了強調此種腦傷的特徵為兒童虐待所造成,且避免「搖晃」此詞的刻板印象,美國兒科醫學會於2009年更名為受虐性腦傷。在各種兒童虐待造成的身體傷害中,受虐性腦傷是最嚴重且具致命性的,5歲以下的孩童皆有可能發生,但最常見於1歲以下嬰幼兒,且往往會留下嚴重後遺症。台灣的資料顯示,3歲以下的受虐孩童中有80%受到腦部傷害,且受虐性腦傷的死亡率高達25%。

不只搖晃會腦傷?!

受虐性腦傷多半來自施虐者將嬰幼兒經腋下抱起用力搖晃,因其頭部比例大及頸部的骨骼肌肉尚未發育完全,突然承受猛烈加速與減速晃動易導致腦部表層的血管拉扯破裂,造成腦部出血。但除了搖晃外,打巴掌、拽起嬰幼兒撞牆或地板也是常見的施虐方式。臨床症狀表現可能會有抽搐、不明原因的嘔吐、拒絕進食、無法安撫的哭泣或焦躁不安、昏睡叫不醒等。若是顱內出血造成的腦壓上升壓迫到生命中樞的腦幹,甚至會影響到心跳、呼吸,而有立即性的生命危險。

受虐性腦傷的後遺症

受虐性腦傷在影像學的檢查上常見:硬腦膜下出血、蜘蛛膜下腔出血及腦水腫的表現,也因此易造成視網膜出血。若腦水腫嚴重、影響到生命徵象或是有癲癇發作的情況,就會需要神經外科的緊急開刀介入了。就算存活下來,有75%的孩童也會留下嚴重的後遺症,包括腦萎縮、水腦症、頑固型癲癇、視力/視野缺陷、聽力受損以及腦性麻痺;這些後遺症造成的肢體運動、感官知覺以及認知學習障礙都是不可逆的,即使經過治療及復健,多半不會再回到原本健康的狀態,之後需要長期的療育介入、癲癇控制,特殊教育安置等,生活上也多半需要專人協助或照護。

這些遭受兒虐性腦傷的小小孩原本都是預備展翅高飛的天使,卻因為大人們的惡意而折翅甚至喪生,希望大家可以一同關注身邊的高風險家庭,減少更多悲劇的發生。

﹝門診時段﹞

時段
上午  
高醫 梁文貞

旗津 梁文貞
     
下午      
高醫 梁文貞
   
夜診
高醫 梁文貞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