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高壓」專刊
2021.06 第41卷第1期 執行編輯:戴任恭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意見回饋
急性肺栓塞的處置
【回本期目錄】
內科部 副主任 / 心臟血管內科 副教授   許栢超 (110年6月)

急性肺栓塞常來自於下肢的深部靜脈栓塞,當這些血栓位於下肢的近端時(如大腿或更高部位),可能會發生血栓脫落進一步順著血流流到肺動脈造成所謂的急性肺栓塞,輕微的肺栓塞有時並無明顯症狀;但嚴重者可能會因大量血栓塞住肺動脈,造成立即休克死亡,因此如何診斷及治療肺栓塞就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醫療議題。

深部靜脈栓塞和肺栓塞統稱為「靜脈血栓栓塞」,國人發病率低於白種人。較重要的誘發因子包括接受大手術、主要肢體創傷、惡性腫瘤等。其他危險因子包含急性內科疾病、臥床、化療、肥胖、懷孕、賀爾蒙治療、心臟衰竭、長途飛行中不活動等。可怕的是其中高達20%的病例,並無明確的致病因子;同時約四成的病患,10年內有復發的可能!目前急性肺栓塞的診斷方式,除了病史及臨床症狀的追查之外,抽血驗D型雙聚物(D-dimer)可做為初步排除肺栓塞的重要檢驗工具,若有上升,醫師會依狀況來安排後續檢查,例如電腦斷層攝影(附圖一)。

肺栓塞的藥物治療,主要使用抗凝血藥物。傳統的治療是先使用注射型抗凝血劑(如肝素),之後再過渡到口服抗凝血劑,例如華法林(warfarin),然而華法林有非常多的問題(如食物與藥物交互作用、藥物與藥物交互作用、需定期抽血評估是否達到治療劑量、腦出血的風險等)。所幸這些年有新一代抗凝血劑(簡稱NOAC),減少出血的風險,且不需要定期抽血監測血中濃度,目前已廣泛使用在肺栓塞治療上。

不過遇到嚴重、廣泛的肺栓塞,單純使用抗凝血藥物效果有限,必須藉由導管介入治療來達到更理想的結果及預後,甚至有時必須使用葉克膜作為輔助治療。而現今導管治療可分成幾個部分(附圖二):

一、傳統導管溶栓術:使用傳統溶栓導管置入欲治療的血管給血栓溶介劑溶解血栓,治療時間較長且較易發生出血等併發症。

二、超聲波震盪導管溶栓術:一樣將導管導入欲治療的血管,再利用超聲波震盪效果,增加藥物接觸血栓的面積,縮短治療時間,也同時減少藥物的使用量以降低出血風險(目前健保不給付)。

三、經皮機械性血栓去除術:利用機械性導管來抽吸血栓 (如:Indigo penumbra / Aspirex等)。可更快速移除血栓 (目前健保不給付)。

上述三項導管介入治療,可根據病情需要選擇合適的方式。高醫心臟內科在靜脈血栓栓塞介入治療已有多年經驗,是南部少數能夠提供緊急導管介入治療的醫學中心,可提供完善之評估及後續相關治療的規劃與建議。

附圖(一):電腦斷層顯示雙側肺動脈栓塞

附圖(二):各種不同之肺栓塞導管介入治療方式

﹝門診時段﹞

時段
上午     小港      
下午   高醫        
夜診     高醫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