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歲男性,礦工退休,因反覆性咳嗽且咳不出痰,抱怨呼吸困難已經好幾個月,因為呼吸愈來愈困難,常常上氣不接下氣,只要一動就會喘,雙下肢水腫合併排尿量減少2個月,因上述主訴病患前往他院急診就醫,病患本身先前被診斷為慢性肺阻塞及塵肺症,於急診就醫後被診斷急性呼吸衰竭合併二氧化碳滯留,而開始使用非侵襲性呼吸器。身體檢查發現頸靜脈壓力上升,於住院過程中被診斷出心律不整而開始服用抗心律不整藥物,經心臟超音波檢查後診斷為肺動脈高壓。
肺高壓是近40年才逐漸被醫學界了解並受重視的疾病。因病情複雜,症狀與其他心肺疾病相似性高,肺高壓常常被延遲診斷。肺高壓個案常合併心臟衰竭、阻塞性肺病、慢性肺栓塞等心肺功能異常,甚至造成死亡率上升,5年內的死亡率高達36%。肺高壓甚至比肺功能更能準確預測阻塞性肺病死亡率。
肺高壓的症狀很難與潛在肺部疾病或心臟病鑑別,最常見的症狀為運動性呼吸困難、端坐呼吸、非典型性胸痛和咳血。肺高壓因平滑肌和內皮細胞增生、血管收縮和血栓增加,而增加血管阻力與右心室的後負荷(afterload),慢慢地會造成右心室肥大,最終導致右心衰竭。開始時,心臟輸出量在休息時仍正常,但活動後因右心室壓增加,血液灌流不足,導致右心室缺血,所以即使冠狀動脈正常的病患亦可能發生典型心絞痛的症狀。隨疾病惡化,病患在休息時亦可能會呼吸困難、疲倦或暈厥。當病患有呼吸困難、運動不能、胸痛或暈厥的症狀,且高度懷疑肺高壓時,就應詳細問病史、理學檢查、心電圖和胸部
X光等。
依照病理生理學成因以及治療方式 將肺高壓分為五大臨床分類。
第1類:肺動脈高壓(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第2類:左側心臟疾病導致之肺高壓 (left heart disease)
第3類:肺部疾病或缺氧所引起之肺高壓(lung disease and/or chronic hypoxemia)
第4類:慢性血栓性肺動脈高壓 和其他肺動脈阻塞引起之肺高壓 (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第5類:多重或不明原因之肺高壓 (miscellaneous)
第3類肺高壓也是針對原發的肺部疾病及其併發症治療。在阻塞性肺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或 PO2<60 mmHg的病人,需要供應額外氧氣,維持SPO2
>90%,以減少肺血管缺氧性收縮,進而減少死亡率。此類病人亦不適合使用治療肺動脈高壓特定的血管擴張劑,因為血管擴張劑會破壞缺氧性肺血管收縮的機制,使通氣及血流灌注不平衡的狀況更趨嚴重。
肺高壓是一個症狀不具特異性、容易被延遲診斷,卻是共病多、死亡率高的疾病。早期診斷與將病患及早轉診肺高壓專家,可使病人有較佳的預後。遇到疑似肺高壓病患,心臟超音波是最重要的診斷利器。若非屬第二或第三類肺高壓,則右心導管是標準診斷工具。醫師最重要的角色在於敏銳警覺到疑似肺高壓的案例,讓病人可以及早
確定診斷:協助病人處理肺高壓的共病,提高存活率;以預防保健的觀念,防止心肺功能變得更差;為病人的用藥把關,整合用藥。

圖1 病患的胸部X光。可見到肺阻塞及塵肺症的典型變化。

圖2
病患的胸部電腦斷層。肺動脈直徑大於35毫米即可於電腦斷層懷疑肺高壓的診斷特異性高達100%,在嚴重肺阻塞的病患,其胸部電腦斷層影像學上的肺動脈直徑比上主動脈直徑大於1,其診斷精準率往往比心臟超音波更高。
﹝門診時段﹞
時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上午 |
|
●小港 |
●高醫 |
|
|
|
下午 |
●高醫 |
|
|
|
|
|
夜診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