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這次抽血肝功能指數怎麼上升了?」
許多人可能不知道治病的藥、養身(生)的補品,也可能傷肝。由藥物引起的肝功能損害,稱為藥物性肝損傷(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根據文獻,藥物性肝炎而住院的病人,總體死亡率約10%,需國人好好重視。
哪些人容易藥物性肝炎呢?
根據文獻,年齡(大於60歲)、女性、使用高藥物劑量、有藥物不良反應病史、長期飲酒、肥胖、營養不良,糖尿病、慢性肝病、腎衰竭、器官移植後的病人,有較高的風險發生藥物性肝炎。
藥怎麼會引起肝炎?
傷害肝臟的機制可分為內因性毒性及特異性體質兩大類。

可能有那些症狀?
大多數無明顯症狀,較嚴重的病人可能有全身不適感、發燒、食慾變差、噁心、嘔吐、右上腹痛或腹脹、黃疸(眼白發黃)、灰白色糞便、茶色尿、全身發癢等。如果是直接型傷害的可能用藥後數小時至數天內發生,若是特異性體質則較晚發生,其中免疫過敏性可能在用藥後2至8週發生,其他藥物可能6至20週,甚至半年或停藥後才發病。
要怎麼診斷呢?
診斷藥物性肝炎並不容易,臨床上沒有特殊檢查或指標,需要詳盡的病史、用藥史、抽血檢查、影像學檢查以排除病毒性、脂肪肝、酒精性等各類引起肝炎的原因,再考慮是否為藥物所導致。大多數情況不需要肝組織切片檢查來確診,但若診斷無法確定、不確定損傷嚴重程度、或可能合併有慢性肝病,則應進行肝組織切片檢查。
如何治療呢?
除了少數藥物外,大部分藥物引起藥物性肝炎並沒有特別有效的療法,大多只能症狀緩解與支持性治療,嚴重病人可能需要肝移植來救命。最重要的是預防,避免服用來源或成分不明的藥物、遵從用藥指示、避免自行調整用量、避免自行併用多種藥物、避免治療期間飲酒;中草藥與補品、保健品要遵照醫囑小心使用;另外即使正確服藥,也可能因個體差異產生藥物性肝炎,因此若用藥後不舒服,尤其有上述症狀時,應立即暫停服用,攜帶所有使用的藥物盡速就醫診治,將傷害降到最低。
﹝門診時段﹞
時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上午 |
|
|
|
|
●高醫 |
|
下午 |
|
|
|
|
|
|
夜診 |
|
|
|
●高醫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