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疾病」專刊
2021.07 第41卷第2期 執行編輯:林子堯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意見回饋
電腦斷層與磁振造影於肝臟疾病之運用
【回本期目錄】
影像醫學部 主治醫師   蔡佽學 (110年7月)

前言

台灣是慢性肝炎盛行的國家,導致肝硬化、肝癌的病人屢見不鮮,所以對於慢性肝炎的病人,三到六個月的定期追蹤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而使病人得到良好的治癒率及存活率。此外,肝臟是其他部位惡性腫瘤好發轉移的器官之一,定期的追蹤檢查也是必要的。

而在定期的影像檢查中,超音波往往是第一線的檢查,除了可以評估肝硬化的程度,也可以偵測出肝臟腫瘤。

然而一般的超音波檢查,是不容易鑑別診斷出是哪一類良性或是惡性的肝臟腫瘤,這時候就需要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進一步的檢查,來加以確認是屬於哪一類的腫瘤。

電腦斷層 (computed tomography, CT)

優點:電腦斷層是一個快速的檢查,通常需要從手臂的靜脈注射顯影劑 (contrast)讓病灶更清楚,病人在檢查台上數分鐘的時間便可以得到數組影像,只要這個病灶不是太小,藉由判讀並分析這些影像的特徵,就可以診斷出是良性還是惡性的肝臟腫瘤,除此之外,還可以詳細判讀局部或遠端淋巴結的情況,以及血管的分布,如果病人要做後續處置,不論是切片、電燒、手術切除或是肝臟移植,都可以提供臨床醫師非常有用的資訊。

缺點及禁忌症:電腦斷層會有些許輻射劑量的暴露,所以須由臨床醫師評估是否需要此檢查;此外,對於顯影劑過敏或是腎功能不佳的病人,需要改做磁振造影等其他檢查。

磁振造影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優點:磁振造影相對於電腦斷層而言,由於呈像原理的不同,除了沒有輻射劑量的暴露,還可以藉由注射顯影劑(與電腦斷層顯影劑不同成分)及其他序列的影像,提供更多軟組織的特性,所以有時會比電腦斷層在判斷良性還是惡性的肝臟腫瘤、以及腫瘤影響的範圍更為準確一些。

缺點及禁忌症:磁振造影還是有一些缺點,一是檢查所需要的時間約半小時,且需要反覆閉氣的呼吸配合,所以不是每個病人都能配合或完成;二是在合理檢查時間之內無法得到大範圍的影像,所以通常都用於電腦斷層無法解決之病灶的後續檢查。另外,有一些用來檢查肝臟的特定性顯影劑目前仍屬自費項目,使用前需由專科醫師評估其必要性。而對於腎功能不好或是磁振造影顯影劑過敏的病人需要小心評估,可能不一定能施打顯影劑。

結論

影像醫學的快速進展,使得大多數的肝臟病變,在藉由電腦斷層與磁振造影檢查的幫助之下,可以在切片前或手術前得到正確的診斷,進而做出適當的處置。病人藉由臨床醫師評估適合的檢查,與影像醫學科醫師專業的判讀,才可以達到對疾病診斷最好的效果。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