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疾病」專刊
2021.07 第41卷第2期 執行編輯:林子堯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意見回饋
淺談放射線治療在肝癌的角色
【回本期目錄】
放射腫瘤部 主治醫師   鄭元愷 (110年7月)

鄭先生,54歲,有B型肝炎與肝硬化病史,罹患肝癌並經多次射頻燒灼術與經皮腫瘤內酒精注射,然而腫瘤仍再次復發。經電腦斷層評估後,其中一顆腫瘤以開刀切除,然另一顆腫瘤因位置關係,不適合做侵入性處置(圖一)。在放射腫瘤科醫師評估過後,該病患接受兩週共五次的立體定位放射治療,於治療結束五個月後經檢查發現,肝腫瘤已幾乎完全消失(圖二),目前病患狀況良好且正接受後續觀察與追蹤。

在過去,肝癌的放射治療受限於技術與器官耐受性,主要應用於腫瘤引發之門靜脈阻塞,右心房或下腔靜脈腫瘤阻塞,無法手術或栓塞效果不佳之巨大腫瘤,阻塞性黃疸等情況,且通常是手術、電燒、栓塞等選項不適用時才考慮,也就是屬於第二線的後援角色。

隨著科技的進步,放射治療的技術也由「傳統二度空間放射治療」,進步到「三度空間順形放射治療」甚至是「強度調控放射治療」搭配「影像導引放射治療」,讓放射線精準地集中在腫瘤處,並且降低週遭正常組織的放射劑量,以達到提升腫瘤控制率與減輕治療副作用之目的。可見放射治療在肝癌的治療上,有了長足的進步。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則是近年來光子放射治療在肝癌上的新契機。相對於傳統上多分次(約25-30次)的放射治療,「立體定位放射治療」以「少分次(約3-5次)、短療程(2週內)、單次大劑量」之方式來投予放射劑量,此種方式已證實能達到更好的腫瘤控制率(根據國內外研究,一年內腫瘤控制率都有高達80~90%,三年內腫瘤控制率也在70~80%)、更低的肝臟副作用,並且減輕病人奔波之苦。但由於每次的治療劑量很高,因此對精準度要求極為嚴格,也當然需要更高科技的放療設備,及有經驗的醫療團隊才能安全的進行治療。

對於不適合或拒絕侵入性治療的病人而言,立體定位放射治療皆有一定之角色與適用條件,然而此健保給付條件較嚴格,需同時符合以下條件:

(1)病患體能狀態中等以上、(2)肝功能Child氏分級在A至B級、(3)原發性肝膽單一病灶、(4)腫瘤不大於5公分、(5)無法手術切除、栓塞及電燒治療。本院甫引進的「核磁共振影像導引全方位放射線治療儀」則能使立體定位放射治療能精準且有效率的進行,並經放射腫瘤科醫師與肝癌多專科團隊綜合評估後,將能讓病人獲得最適切的治療選擇。

﹝門診時段﹞

時段
上午   高醫 高醫      
下午       高醫    
夜診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