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疾病」專刊
2021.07 第41卷第2期 執行編輯:林子堯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意見回饋
A型肝炎和E型肝炎
【回本期目錄】
大同醫院 肝膽內科 主治醫師   魏鈺儒 (110年7月)

A型肝炎是由A型肝炎病毒感染造成的病毒性肝病,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約占病毒肝炎死亡的0.5%。A型肝炎的傳染和環境衛生有密切相關,透過攝入受病毒汙染的食物或水,或與感染者直接或間接接觸(包含性接觸或血液傳染)等方式傳染。A型肝炎病毒屬於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肝病毒屬無外殼的單股核糖核酸(RNA)病毒,感染潛伏期大約15~50天,平均28~30天左右,症狀可從輕微肝炎到嚴重的猛爆性肝炎,臨床症狀包括發燒、全身倦怠、噁心、嘔吐、腹部不舒服或合併黃疸,如抗A型肝炎之免疫球蛋白M抗體(Anti-HAV IgM)檢驗為陽性即是確定病例。年齡越大感染A型肝炎病毒後黃疸發生率會明顯上升,A型肝炎沒有特殊治療方法或抗病毒藥物,主要採支持性症狀治療,A型肝炎不會轉變成慢性肝炎,病人痊癒後可產生終生免疫力。

在中低度開發且衛生條件不佳的國家,高達90%孩童在10歲前曾感染A型肝炎病毒,但是大多數沒有明顯嚴重症狀,因此大多數成人以及年齡較大的孩童都具有免疫力,代表其盛行率高。而在已開發且衛生條件良好的國家,因感染率甚低故具有免疫力族群相對甚少,此造成感染風險性之增加與爆發感染流行的機會,尤其是在靜脈毒癮者、危險性行為、到感染盛行率高的國家旅行,或是在特殊族群間,如大型活動聚會或是街友族群。臺灣環境衛生良好,國民A型肝炎病毒抗體保護力逐年降低,讓爆發流行的風險也隨之上升,但因已有疫苗可供預防,如您有潛在被感染風險可事先注射疫苗。

E型肝炎是由E型肝炎病毒感染造成的病毒性肝病,也是人畜共通傳染病。E型肝炎病毒也是沒有外殼的單股核糖核酸(RNA)病毒,有4種基因型會感染人類。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E型肝炎約占病毒肝炎死亡率的3.3%。最常見於東亞、南亞、非洲與墨西哥等。E型肝炎病毒透過糞口傳播途徑,主要是透過被汙染的水傳播,也可經由接觸或食用到未煮熟的豬肉、豬內臟及其製品而傳播,少數病例是經母體垂直傳染給胎兒與輸血傳播。E型肝炎病毒感染潛伏期大約15-64天,平均26-42天。臨床症狀和A型肝炎相似包括發燒、全身倦怠、噁心、嘔吐、腹部不舒服或合併黃疸,如抗E型肝炎之免疫球蛋白M抗體 (Anti-HEV IgM)檢驗陽性並排除急性A、B、C型肝炎即可確定病例。年齡越大感染E型肝炎病毒後黃疸症狀會增加,孕婦感染E型肝炎其症狀也會較嚴重。E型肝炎無特殊治療藥物,一般採取支持性療法,大部分會自然痊癒,但少數感染者會發生猛爆性肝炎,在使用免疫抑制藥物患者也有可能變成慢性E型肝炎,國內目前無疫苗可供事先預防。

﹝門診時段﹞

時段
上午 大同       大同  
下午            
夜診     大同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