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新知」專刊
2021.08 第41卷第3期 執行編輯:李政學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意見回饋
腎結石治療新進展-迷你經皮腎臟鏡取石
【回本期目錄】
小港泌尿科 主治醫師   耿俊閎 (110年8月)

腎結石是台灣人常見的疾病,根據統計,台灣平均每10人就有1人曾經發生過泌尿道結石,此外,結石患者終生結石的復發率高達50%,實在不可不慎。目前對於腎結石的治療,以保守治療(多喝水加上症狀治療)、體外震波治療和手術治療為主。其中手術治療又以微創手術為主流,包含此篇文章的主角:迷你經皮腎臟鏡取石。

何謂迷你經皮腎臟鏡取石呢?首先我們先來了解腎臟鏡的歷史,在1980年代初期,傳統腎臟鏡取石術在大多數腎結石治療中取代了開腹手術,但是,由於傳統腎臟鏡仍需製造一個1-3公分的傷口,對於血流豐富的腎臟而言,還是容易造成出血,使得術後病人的輸血率、術後止痛藥物的需求,以及術後的併發症比率仍然偏高。為了減少傳統腎臟鏡取石術的缺點,Helal等人於1997年首先報導了一種針對兒童腎結石的微創手術技術,他們利用兒童膀胱鏡取代腎臟鏡處理結石,緊接著,Jackman等人於1998年將此種技術發展純熟,並應用於成人身上,「迷你經皮腎臟鏡取石」這個專有名詞應運而生。有別於傳統腎臟鏡需用30Fr(10mm)的導管鞘,再配合24-28Fr(約8-9mm)的腎臟鏡,迷你經皮腎臟鏡僅需用14-20Fr(約4-7mm)的導管鞘,再配合12Fr(4mm)的腎臟鏡,因此可大幅降低傷口的大小(圖一及圖二)。

目前迷你經皮腎臟鏡取石手術可應用在2公分左右的腎結石小兒腎結石也適用,其傷口大概只有5mm,比起傳統腎臟鏡,住院天數、傷口疼痛以及流血更少,恢復也更快,傷口也較美觀,但是要注意的是,超過2.5公分以上的結石,對於迷你經皮腎臟鏡取石手術來說就過大,會讓手術時間過長,因此仍然建議要和泌尿科專科醫師討論,針對個人的身體狀況、結石大小及位置,找出最適當的治療方式。

﹝門診時段﹞

時段
上午 小港          
下午 小港 小港        
夜診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