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尿過溪,老年滴到鞋」這句俚語貼切地描述了攝護腺肥大為男性帶來年齡的痕跡,隨著年紀增長的生理變化,攝護腺肥大導致的排尿障礙,為所有男性最終所需面對的必然宿命。
攝護腺於男性,在年輕時為製造精液的必要器官,然而於多因素的影響下,如荷爾蒙、年紀、慢性發炎、生長因子、基因等,於中年過後,逐漸開始產生因肥大所導致之排尿障礙。
隨著內視鏡器械與雷射的演進,攝護腺肥大手術,已從過去內視鏡經尿道攝護腺刮除手術(TURP),演進到雷射攝護腺氣化手術(vaporization
of prostate),再更進一步到雷射攝護腺切除手術(enucleation of
prostate),一步步里程碑,為醫師與病患提供更好的手術結果與更少的併發症。
傳統經尿道攝護腺刮除手術,於有限時間內,必須快速地將組織檢體刮下,常於刮除效率與電燒止血中取捨,難以兩全。更甚者,單極電刀之無菌蒸餾水,經由攝護腺傷口表面再吸收,可能導致水中毒、低血鈉血症之經尿道刮除手術症候群(TUR
syndrome)。雷射攝護腺手術,改進了傳統尿道刮除手術之風險與缺點,以雷射氣化或切除攝護腺組織,過程中減少出血,以生理食鹽水為手術介質,減少經尿道刮除手術症候群之發生,進而更有效完整地將攝護腺肥大組織移除。
雷射攝護腺切除手術(enucleation of
prostate)為最新的攝護腺肥大手術技術。不同於傳統刮除手術從攝護腺表面開始刮除,有易出血與肥大組織殘留之缺點。雷射攝護腺切除手術從攝護腺肥大組織過渡區(transition
zone)的外側披膜中著手,沿著攝護腺區界手術披膜(surgical
capsule)進行,以雷射完整並有效率地將肥大組織分離切除,此處血管分佈較少,可大幅減少術中出血,使病人有更佳的手術癒後,改善排尿狀態。
目前常用的雷射有鈥雷射、銩雷射、以及合併銩雷射與二極體雷射之多波光雷射,依不同的雷射波長而有不同之雷射特性。鈥雷射切除手術(Holep),波長2140
nm,藉由爆破分離特性於攝護腺披膜中將肥大組織剝離,對於巨大攝護腺切除效率佳,鈥雷射對組織熱效應較低恢復較快,但止血效果略低於銩雷射。銩雷射(Thulium)波長1900
nm,有優異的止血以及汽化切割的效果,手術時不一定需要尋找攝護腺披膜,可直接將攝護腺切開,輕易達到汽化切割的效果。銩雷射對於組織表面有比較強烈的碳化反應,止血效果佳。多波光雷射為銩雷射(波長1,940
nm) 與二極體雷射Diode laser (波長1,470
nm)之合併使用,雷射光的深度較深,汽化效率高,切除時止血效果佳。但也容易造成術後攝護腺組織腫脹,恢復時間較長。目前研究顯示,各種雷射手術之長期癒後並無太大差異,皆可顯著改善排尿狀態。
攝護腺肥大之治療,依症狀之嚴重度、期別、併發症、病患年紀、家族史與身體狀況,以精準醫療之概念,為病患提供最符合其個體之治療。醫師與病患在不同計劃間,醫病共享決策,共同討論出最適切之治療方案。攝護腺雷射手術,能從根本改善因攝護腺肥大導致的排尿障礙,為病患提供安全而有效的治療選項。

﹝門診時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