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啊,我最近都很頻尿而且都會有尿不乾淨的感覺,以前都一覺到天亮,現在是晚上醒來好多次,變成名副其實的一夜七次(尿)郎,我是不是得到攝護腺癌,該怎麼檢查或是要怎麼預防啊?
您的憂慮泌尿科醫師聽到了,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統計,台灣男性攝護腺癌發生率在男性癌症中排第五位,死亡率在男性癌症中排第七位。雖然國人目前攝護腺癌的發生率並不是癌症中最高的,但是國人攝護腺癌的死亡率卻是逐年升高,20年來已增加3
倍,是男性不得不去注意的。
臨床上醫師使用肛門指診搭配攝護腺指數(PSA)是目前公認偵測早期診斷攝護腺癌的最佳方式,但是仍須搭配攝護腺切片取得病理組織才能真正確診。然而許多良性的攝護腺細胞增生、感染、外傷、性行為,亦或是攝護腺有發炎反應,也都可能造成攝護腺指數(PSA)的上升。在取得病理組織所安排的經肛門攝護腺切片的過程也可能造成切片後血尿、排尿疼痛、血精、血便、肛門疼痛甚至尿不出來等情況發生,另外有約1-3%的患者可能有嚴重尿路感染的機會,甚至有發生因敗血性休克而死亡的案例。因此需要更具專一性的檢測來幫助減少不必要的切片檢查。
國際上目前利用攝護腺指數(PSA)、其血液中游離PSA與p2PSA三種血清指標運算而成的攝護腺健康指數(Prostate Health
Index簡稱PHI)已通過美國食品管理健康局FDA、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NCCN)以及歐洲泌尿科學會(EAU)用於輔助攝護腺癌診療與臨床決策。相對於只檢測攝護腺指數(PSA)可大幅提升攝護腺癌篩檢準確性,增加必要的切片與減少不必要的切片,協助醫師於切片前的判斷。
目前攝護腺健康指數(PHI)還是屬於自費檢查項目,您可以詢問專業醫師是否有必要多加攝護腺健康指數(PHI)的檢查。一般來說如果攝護腺指數(PSA)在正常範圍之內(PSA<4)而且也沒有肛門指診的異常,是可以繼續追蹤攝護腺(PSA)即可,但是若攝護腺指數(PSA)超出正常值(PSA
4~10),即建議加檢查攝護腺健康指數(PHI)來判斷是否需要安排做攝護腺的切片。若攝護腺指數PSA超出10以上,積極的檢查找出指數上升的原因,或是直接安排攝護腺的切片都是臨床合理的抉擇。
攝護腺是在人類生命延續中扮演非常重要的器官,需要我們好好的照顧,平日注意多飲用白開水,均衡飲食,不憋尿或是少攝取刺激性食物,都是對攝護腺有正面的好處;一旦出現排尿的困擾,還是建議尋求專業醫師的意見,找出發生的原因,才能對症處理。
﹝門診時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