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節,天氣逐漸寒涼,人體生理機能減退、陽氣減弱,對於氣血、營養與能量需求較高;藉由平日的茶飲、或藥茶飲來使用,在未來日漸降溫的日子裡,同樣地做好冬日進補的準備。
紅茶? 綠茶?烏龍茶?
因為中醫追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冬日是個封藏的季節,這時候包含進補、與營養物質攝取都容易吸收。紅茶,性質較溫潤,對於冬日的寒冷、較有溫陽的作用,搭配黃耆、紅棗等溫養脾胃、補益陽氣的藥材,對於提神、升陽的效果也更加顯著。綠茶相對屬於未發酵茶、生茶,性質寒涼,較能祛火消暑、生津止渴,藉由微溫或涼的一杯綠茶,能夠提振因為體液、氣力的過多消耗的精神不振、疲乏。而烏龍茶,顧名思義就是半發酵的茶,介在於紅茶,與綠茶之間,性質不寒不熱,溫熱適中可以潤燥生津、滋陰潤燥,緩解秋燥症狀。
因此就平素的飲茶,當體質較偏熱、有陰虛火熱,可以在清熱祛火,潤燥生津的綠茶,與烏龍茶間做交替使用。體質較寒、怕冷,手腳容易冰冷的人,秋冬變涼的氣候,就適合使用較為溫熱的茶飲,另外在肺燥、肺熱明顯的人,乾咳、痰多難咳出、咳嗽聲啞,在茶裡添加羅漢果、魚腥草、胖大海等清熱潤燥之品;而較為溫燥、發熱、喉腫咽乾的,酌加金銀花、菊花、薄荷葉一起泡茶飲用。
人参、高麗参、西洋参、黨参
人参是補氣的第一位;脾腎陽虛的人,適量的取用可以得到很好的益氣健脾、溫腎補陽的作用。高麗参則是產地不同,加工炮製方法不同;更好更明確的區別是「白参」與「紅参」。「白参」是人參剛採收時,不加處理而曬乾使用,性質較為平性或微溫;「紅参」因為使用的環境需要,要讓参的藥性更為溫熱,因此將参蒸熟、以藥材或酒加以浸製加工而有較深色的樣貌,也就適合體質偏寒、氣虛的人。而西洋参是分類上與東洋参、人参不同種的参,屬性較涼,可以補氣生津,又可以清火,適合呼吸道較弱、咳喘、乾燥有痰的人。高血壓、氣喘的個體,就不適合高麗参,比較適合以西洋参作為茶飲補氣使用。
黨参在分類上,屬於桔梗科,不同於人参的五加科,雖味甘、性平,但歸脾肺經:脾肺虛弱導致的氣短心悸,虛喘咳嗽等症則可以選擇黨参使用;而痰濕與肺、脾臟腑最為相關,黨参的補益脾肺,相對於痰濕有較好的調理作用。
黑豆、杜仲、何首烏
對於中醫理論來說,漸冷的冬天是封藏的大地、顏色屬黑,歸類到臟腑為封臟的腎,也就是「黑色入腎」的想法,同樣是預備來年的春天,有蓬勃的生氣;近來常見的黑豆,也就因為外型如腎、色黑入腎而做補腎使用。其生用煮水,可利水下氣、散熱祛風、活血解毒;而炒過製酒、煮水飲其汁,可用於產後中風危篤,及妊娠腰痛。
杜仲自古即為滋補要藥,被認為補益肝腎、強筋壯骨、調理衝任二脈,治療腎陽虛、產後腎氣不足的腰腿痛、腰軟無力、陽萎早洩等症;尤其在老年人的腰膝痠痛、頭暈耳鳴、失眠多夢、白髮蒼蒼、潮熱盜汗等症、以何首烏補肝腎、益精血、烏鬚髮、強筋骨的功效,另外可以加入黃精、女貞子或菟絲子、枸杞子補腎益精、養肝明目以強壯身體,延遲老化。
藉由平日的簡單茶飲的選擇,也可以在漸趨寒涼的天氣裡,給自己有比較容易、比較清淡的「冬日進補」的選擇!
﹝門診時段﹞
時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上午 |
●高醫 |
|
|
●高醫 |
|
|
下午 |
|
|
|
|
|
|
夜診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