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針炙的古籍《黃帝內經》靈樞篇的第七章「官鍼」裏,講述了古典針刺的九種方法。古籍是這樣寫著:「凡刺有九,以應九變…一曰輸刺…二曰遠道刺,遠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三曰經刺…四曰絡刺,絡刺者,刺小絡之血脈也…」。
在年輕時代,初學針炙時,第一種方法「輸刺」與第二種方法「遠道刺」是大家最熟悉的。基本上,這些方法都是以「穴道」為主,而且是不出血的。至於第四種方法「絡刺」,則是針對「小血管」(小絡之血脈)施針,而且是要出血的,是當時年輕的我所無法明白的。
我之會注意到這個排在第四的「絡刺」,應該要感謝我的病人對我的啟發。所謂「病者吾師」則是一個最佳的寫照了。
大約三十五年前,奉派前往高樹鄉的群體醫療中心,支援醫療服務。有位中年女性,每一兩天就有一次緊縮型頭痛的發作,猶如頭上戴了緊箍帽般的痛苦,即便打了止痛針也只能緩解個一天。有天她慕我針刺治療頭痛的名前來求診,我使盡各種方法對她進行針炙治療,但是她的頭痛頻率仍然絲毫未減。這個病例讓我的自信遭到了重挫,就在快放棄治療之際,意外的發現病人雙側下肢的外側,各有一簇怒張的小靜脈叢,而此部位在中醫的分類上是屬於膽經,而病人的頭痛部位(雙顳側)也是屬於膽經,有著相對應的關係,因此我試著與病人一同討論,病人也願意嘗試古書的絡刺療法。
當我在右下肢外側進行絡刺後,當下右側頭痛竟然神奇的消失了;接著在左下肢外側進行施治後,左側頭痛也消失了。總計,進行六次治療後,經過了13個月的追縱,她只發生一次的頭痛(在感冒之後),經過了三十多年來的體會,終於明白古人的智慧,於此,個人的建議如下:
一、對於慢性頑固性緊縮型頭痛,應首先給神經科專家評估,排除可能的潛在的危險因子。
二、假如沒有潛在的危險因子,而且對藥物治療反應不佳或有副作用時,針炙療法是一種選項。
三、對於常規的針炙療法效果不佳時,可進一步評估是否適合施行下肢區的絡刺療法。
頭痛是個很困擾人的問題,如果可以和醫師互相討論,就可以找出解決頭痛的適當方法,以減少頭痛的困擾。
﹝門診時段﹞
時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上午 |
|
|
|
●高醫 |
|
|
下午 |
|
|
|
|
●高醫 |
|
夜診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