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高壓」專刊
2021.09 第41卷第4期 執行編輯:林宏隆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意見回饋
無痛治療新選擇─中醫雷射針灸
【回本期目錄】
中醫部主治醫師/旗津醫院中醫科 主任   楊雅齡 (110年9月)

一位年近七十歲的阿姨因右手麻、肩頸痠痛緊繃來到中醫部門診求診。阿姨說先前做過其他的物理治療、針灸治療等等還是持續疼痛。經診察發現阿姨可能因頸椎壓迫加重,使右上臂麻木疼痛、肩頸疼痛,觸診發現右肩、三角肌疼痛緊繃、肩關節旋轉不利、後伸疼痛。但阿姨因疼痛導致害怕針灸,故決定進行雷射針灸試試看。經選擇適當的頻率之後,使用低能量雷射針灸施做於疼痛的部位及週圍穴道,經過一個月之後,阿姨的手及肩頸疼痛即得到大幅的改善。

雷射針灸真的這麼神奇嗎?跟傳統針灸有什麼不一樣呢?古人云:「一針二灸三用藥」,針灸治療不僅快又有效,更視為治療策略的第一線。2003年世界衛生組織公布了傳統針灸具有超過100種有效的適應症,許多臨床研究也證實了針灸的療效。那麼雷射針灸又是什麼呢?雷射針灸起源於歐洲,發展始於1970年代,至今已成為普遍的補充替代療法之一。雷射針灸是以低強度能量的雷射(功率低於500毫瓦)去刺激穴位或是疼痛點,透過照射在穴位上,提供能量刺激人體經絡氣血循環以治療疾病。根據Reininger博士等的研究,低能量雷射可應用於穴位來改善經絡能量。雷射針灸與傳統針灸有相同的使用適應症,相較於傳統針灸,雷射針灸具有非侵入性、無痛、安全、省時等優點,能夠利用較短的治療時間來達到針灸的療效,並且能夠使用在傳統針灸難以治療之處(如:黏膜、傷口、關節等)。至今未有發現研究報告雷射針灸的副作用或併發症。非常適合害怕疼痛、小兒、身體虛弱、容易暈針等患者。

本部目前使用德國製之雷射針灸儀,透過雷射能量刺激能有效改善經絡循環與增強經絡經筋周圍的能量。除了基本的適應症如急慢性發炎、肌肉痠痛、扭挫傷等等,我們將雷射針灸的應用拓展到內科疾患、皮膚問題、手術後傷口、四肢偏癱痲痺、神經炎、神經疼痛等等。如乳癌術後的淋巴水腫、放療後局部沾黏纖維化、化療後末梢神經病變、標靶治療引發的皮膚炎症等。在近幾年的中西合作治療經驗中發現,中醫的雷射針灸對特定經絡穴位治療可以明顯改善各種患者癌症處置的後遺症;在中風及顱腦損傷的患者,利用傳統針灸與現代非侵入性雷射針灸的結合,能夠在意外發生的適當時機使用針灸治療,調整全身氣機,幫助顱腦損傷及腦中風患者的意識與肢體障礙的回復;害怕傳統針刺治療的小兒腦性麻痺患者,亦能使用無痛的雷射針灸治療,對於嬰幼兒肌肉張力、肢體協調與腦部發展提升有目共睹。

雷射針灸近五十年來在全球已廣泛的使用,許多國內外醫學雜誌亦有雷射針灸的相關研究,顯示雷射針灸確實有其療效與重要性。雷射針灸同時兼具無痛、非侵入性的優勢及傳統針灸之療效,期望能夠為患者帶來更好的無痛治療新選擇。

中醫內科 中醫針灸科 中醫傷科 中醫婦兒科
●癌症化療、放療、標靶治療副作用
●過敏性鼻炎
●氣喘
●消化系統疾患
●失眠、睡眠疾患
●頭痛
●顱腦損傷
●腦中風
●顏面神經麻痺
●耳鳴、耳聾
●頸椎疾患
●脊椎術後照護
●骨折之後續照護
●一般外傷損傷挫傷
●各種疼痛
●小兒腦性麻痺
●小兒發育不良
●新生兒聽力障礙
●月經疾患
●不孕症調理
●皮膚疾患

 

雷射針灸與傳統針灸之特色
  雷射針灸 傳統針灸
治療方式 以低能量雷射照射穴位 以金屬針刺入穴位
治療時間 每個穴道約5-20秒,不需留針 需留針15-30分鐘不等
感染風險 非侵入性,感染風險極低 侵入性,但感染風險低,若消毒不完整仍有感染風險
患者舒適度 無特別刺激感、偶有微熱刺感 局部疼痛、痠、麻、走竄感
小兒、怕痛患者接受度

﹝門診時段﹞

時段
上午 高醫       旗津  
下午 旗津 旗津 高醫 旗津    
夜診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