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癮治療」專刊
2021.11 第41卷第6期 執行編輯:周緯柏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意見回饋
新興毒品危害
【回本期目錄】
精神醫學部   林千雯 (110年11月)

O先生在高中畢業後在朋友介紹下嘗試去酒吧工作,後續也讓自己多接一些兼職,也陸續嘗試了公關、經理等等職位。然而忙碌的生活型態伴隨日夜顛倒的作息,以及接踵的工作壓力,令他身心俱疲,卻找不到適合自己的管道發洩,一天在友人的熱情介紹與推薦之下,以嘗試的心態收購了一點K他命和咖啡包。某天,在感情上、工作上都遇到挫折時,煩躁焦慮下開始了頻繁的使用毒品的日子。然而這些對毒品的依賴、持續渴求和日夜顛倒的工作型態、破爛不堪的睡眠品質…讓最近個案的生活已瀕臨崩盤,情緒似乎越用到這些毒品越糟。其他親友見到O先生的狀況,建議他就醫,在好友的陪伴下,他到了醫院的門診,開啟了定期規律以藥物和心理諮商做長期戒癮和情緒調整的治療。

有別以往的安非他命、海洛因,新興毒品有其吸引年輕族群之特性,經網路標示販售,平易近人的外表、可愛風趣的包裝極易吸引人因好奇初次使用。泡麵、即溶咖啡、彩色糖果和卡通人物的多種圖樣興起,自2000年起,進入了以新興毒品為主流的年代。

新興毒品並不是指某個特定的毒品,而是近年來新起之濫用藥物的統稱。此名詞於2005年首次出現在歐盟(European Union),於2013年聯合國毒品及犯罪辦公室定義新興毒品為:一種或是數種混合型的物質,非屬聯合國1961年及1971年麻醉藥品和精神作用物質管制公約中的物質,並且會造成公共衛生的威脅。販賣這些毒品的人,往往會誇大效用並且掩蓋其造成的副作用,忽視可能造成的危害性。

因這些外表讓人感覺「較無害」,比起以往的白粉毒品,年輕人的心防更是卸下許多。搖頭丸、搖腳丸、FM2、GHB、笑氣、K他命、神仙水、喵喵、跳跳糖、奶茶包…用嘗試零食的心情,對未知的事物伸手,但事實上裡面的成分混雜,來源不明且難以篩檢,對身體造成的影響在各種成分的交互作用下更加難以預知,且長時間讓腦部沉浸在多種藥物作用刺激下,容易引發情緒障礙,讓人生矇上一片黑影。

預防勝於治療,自學校、家庭從小加強大眾對毒品的認知,並強調毒品對腦部和生理狀況的實際負面影響,是目前最迫切的社會需求。

 

﹝門診時段﹞

時段
上午   高醫          
下午            
夜診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