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癮治療」專刊
2021.11 第41卷第6期 執行編輯:周緯柏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意見回饋
賭博成癮
【回本期目錄】
精神醫學部   黃伯穎 醫師 (110年11月)

2021年3月,英國BBC報導,一位名叫蜜雪兒的女子,在歷經了多番的掙扎之後,終於向丈夫坦白,她因為沉迷於線上博弈電玩,在短短不到三年內,損失了55萬英鎊,甚至賠上了他們的房子;無獨有偶的,英國衛報在去年1月,也報導過一位名叫南西是如何在線上賭博中,將父親存下約3千英鎊的棺材本賠光。

「賭博疾患」(Gambling disorder)的特色為反覆且持續的賭博行為,隨著加大投注的籌碼設法回本,患者常會對家人隱瞞,甚至有部分患者為了獲取更多「銀彈」的投注,而涉入非法活動,造成其經濟、人際以及職場上的損害,臨床上也常與情緒疾患或者菸、酒、毒品等物質成癮疾患共病,根據統計,大約有3-5%的人口面臨賭博的問題,其中約1%的人口達到疾病的診斷,以往這類診斷通常出現在男性與年輕人,然而根據最新的觀察,女性在過去數年之中,沉迷賭博的比例以男性2倍的速率增長,男女之間的差異正逐漸縮小當中,其中一部分的原因關係到了賭博型態的改變,過去賭博以樂透簽賭以及賭場機臺、賭桌為大宗,這樣的場合多仍以男性為主導客群,然而隨著網路的發達,博弈的金錢陷阱,悄悄的朝向線上遊戲佈局,造成許多女性能夠方便的在手機上下注,也不易被親友察覺。

女性沉迷賭博的年齡通常較男性晚,也可能出現在退休婦女或菜籃族之中,然而雖起步較晚,其沉迷的情形卻惡化的比男性要快,這也與她們在網路上對於博弈遊戲的取向有關,高報酬且開局快速的線上機臺、吃角子老虎機比起牌類遊戲還來得更為迷人,許多女性在進入博弈世界的契機,常伴隨著生活壓力,從喪失親人、面臨退休生活到成為生病家人的照護者,關係上的失落以及重大的家庭責任,有時會成為促使她們藉由賭博來逃離排山倒海而來的壓力,而社會對於女性賭博者的偏見與汙名化(Stigma),加上傳統對於女性家庭角色的定位以及對於其疏於照顧家庭的指責,常讓女性患者經歷羞恥以及罪惡感,也在對外求援的過程中為之卻步。

然而儘管上述女性面對較大的社會偏見,其相較於男性賭博疾患患者,仍較早出現向外尋求治療與協助的意願,目前對於賭博疾患的治療,包含了心理治療,其中家族治療以及認知行為治療,在協助患者面對賭博成癮問題時,都提供了成效,另外,賭博匿名互助會(Gamblers Anonymous)以及藥物治療,也都能在脫離賭博成癮的道路上,提供協助。

在鼓勵女性賭博疾患患者接受治療的同時,也能體會她們面對社會偏見的眼光以及其在家庭夫妻親子關係中的失落與壓力,才能夠更切身的站在她們身旁,一起對抗賭博的誘惑。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