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的醫療模式是以醫師為主,也就是根據醫師診斷由醫師全權決定病人的治療方式;現代的醫學講究「醫病共享決策」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是進行醫療決策的理想模式。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SDM) 概念源自於美國,主要目的為促進醫師與病人之間互相尊重與溝通而產生。
美國在1982年以病人為中心照護的計畫上,提出「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SDM)這個名詞。該計畫對「醫病共享決策」的說明為,以病人為中心的臨床醫療執行過程,是一種由醫師和病人雙方共同參與模式,讓醫療人員和病人在進行醫療決策前,由醫師在醫療專業基礎下分享各種不同處置之實證資料,協助病人了解疾病資訊及所有可考量的治療選擇方案,病人則提出個人在意的考量及期待,彼此交換資訊討論,共同達成最佳可行之治療決策,讓病人能在符合自己的期待值下獲得更好的醫療結果。
因此,我們可了解『醫病共享決策』是以病人為中心的臨床醫療執行過程,兼具知識、溝通和尊重此三元素,目的是讓醫療人員和病人在進行醫療決策前,能夠共同享有現有的實證醫療結果,結合病人自身的偏好跟價值觀,所建立的治療方案共識,不僅提升病人健康識能、降低病人不知情的感受,更提供醫病雙方進行開放性溝通討論模式,達成醫療決策共識並支持病人做出符合其偏好的醫療決策。
當成癮者接受戒癮治療時,醫病決策共享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因為目前解癮治療,沒有絕對哪一種方式,可以當作是最好的方法,戒癮治療成功與否,其中一個關鍵在於是否能符合成癮者的需求。以鴉片類成癮者接受替代治療為例,依衛生福利部的指引,目前可以選擇的替代治療的藥物,有美沙冬與丁基原啡因舌下釘,兩種藥物各有優缺點,因此病人要使用哪種藥物,在本院做法上通常是由醫療人員向病人解釋兩種治療的效果與優缺點,再協助病人選取其想要的治療方式,如果治療中病人想改變治療方式,我們也會與其充分討論後,由病人決定是否改變。我們發現這樣的一個方式下,接受治療之成癮者都給我們很高的評價。
﹝門診時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