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防疫」專刊
2021.12 第41卷第7期 執行編輯:黃崇豪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意見回饋
「防疫新生活」-大家一起來響應
【回本期目錄】
感染管制中心   林淑惠 感管護理師 (110年12月)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Coronavirus Disease 2019),致病原為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2 型(SARS-CoV-2)。此波疫情不分國界、不分種族、不分宗教,侵襲全世界超過200個國家,從2019年12月截至2021年11月初,COVID-19 全球確診數已達2億4千7百多萬人,全球死亡人數5百多萬人(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1)。如此龐大的統計數據及罹病數,已幾乎超出你我的想像。

所幸在第一線防疫、醫護人員及全民的團結努力下,我國COVID-19本土疫情趨於平緩,為了兼顧防疫與民眾的生活品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2020年4月30日推行防疫樂活新態度,鼓勵力行「防疫新生活運動」,但不幸的,在今年5月,新一波疫情再起,造成我國確診數迄今已達1萬6千多人,且陸續都有零星社區本土確診個案發生,對於現況,我們又該要以什麼樣的防疫新生活新態度來面對與病毒共存呢?如何做到保護自己與保護他人。

您需要採取哪些防疫新生活事項呢?

1.維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落實勤洗手,酒精性乾洗手液對新冠病毒是有效,但腸病毒、腺病毒、諾羅病毒等病毒無外套膜,酒精對其消毒效果未定,建議濕洗手,應用肥皂或消毒性洗手劑清潔雙手。

2.注意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當咳嗽或打噴嚏時,用衛生紙遮住口鼻,然後將衛生紙丟進有蓋的垃圾桶;或以手肘內部/上衣衣袖摀住口鼻,避免以徒手摀住口鼻。

3.咳嗽、打噴嚏或接觸口腔、呼吸道分泌物後,應洗手,避免汙染其他地方。

4.建議佩戴口罩前需先洗手。

5.住家應保持良好通風、清潔、整齊。

6.您本身或家人是慢性病患者、老年人、孕婦、體重過重、嬰幼兒,免疫力不好者,儘量避免參加可能密集接觸的聚會或活動,也要避免前往人潮聚集或密閉空間的公共場所。

7.若要探視免疫力不好的人,請確認自身無身體不適症狀,而且建議要佩戴口罩。否則應使用電話或視訊取代當面探訪。

8.外出活動,務必做到勤洗手的習慣;不可用手觸摸眼睛/鼻子/嘴部;室內最好保持1.5公尺,室外最好保持1公尺以上的適當社交距離、無法保持時,或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時,要全程佩戴口罩。

9.在外用餐時,如餐廳或小吃店之座位密集且無區隔,建議避免進入用餐,或改用外帶,也儘量不要邊走邊吃;返回住所時,確實執行手部衛生。

10.配合政府政策落實居家檢疫、居家隔離或自主健康管理等相關規範。

11.出現發燒或呼吸道症狀,應佩戴口罩,不要外出,如需就醫,不要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12.身體不適時請停止上班上課,就醫時請說明旅遊史、接觸史、職業以及周遭家人同事等是否有群聚情形。

13.配合政府實聯制措施。

14.享受獨處、正向思考、保持愉快的心情。

15.維持正常作息、均衡飲食。

在這場戰疫中,防疫勝於治療,讓不該發生的事不發生,隨時準備好自己,強化自我免疫力,疫苗施打只是遏止疫情的手段之一,公共衛生管制措施,如衛生習慣、環境消毒、正確手部衛生、防護用具正確使用及落實各項防護措施等,都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感染管制措施,也是保護自己,保護他人的最重要方法。防疫新生活,健康好樂活,讓我們陪您一起迎接新的未來。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