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防疫」專刊
2021.12 第41卷第7期 執行編輯:黃崇豪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意見回饋
高雄地區需注意的蟲媒傳染病—登革熱
【回本期目錄】
感染管制中心   吳淑雯 感管護理師 (110年12月)

隨著全國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逐漸趨緩,高雄市氣候逐漸炎熱,時序已接近夏季,每年7至8月受梅雨滯留鋒面及西南氣流增強雙重影響,會帶來了大量的降雨,在各種不利登革熱病毒風險管控的防疫條件之下,一旦病毒進入社區,恐導致登革熱疫情蔓延。

自110年1月1日起至110年8月31日止,目前高雄市境外移入2例(三民區、路竹區各1例),截至截稿為止高雄市尚未出現本土病例,故登革熱的持續防治措施仍是未來的重點。

登革熱(Dengue fever),是一種由登革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這種病毒會經由蚊子傳播給人類。並且依據不同的血清型病毒,分為Ⅰ、Ⅱ、Ⅲ、Ⅳ四種型別,而每一型都具有能感染致病的能力。

臺灣主要傳播登革熱的病媒蚊為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及白線斑蚊(Aedes albopictus)。其中埃及斑蚊喜歡棲息於室內的人工容器,或是人為所造成積水的地方;白線斑蚊則比較喜歡棲息於室外。一天叮咬人的高峰期約在日出後的1-2小時及日落前的2-3小時,此時到戶外活動請做好自我保護措施。

典型登革熱的潛伏期約為3至8天(最長可達14天)。病人發病前一天至發病後5天的這段期間,稱為「可感染期」,或稱為「病毒血症期」,因病毒存在血液中,如果感染者在這個時期被斑蚊叮咬,那麼這隻斑蚊將感染登革病毒,病毒在蚊子體內經過8-12天的增殖,這隻斑蚊就具有終生傳染病毒的能力,當牠再叮咬其他人時,就會把體內的登革病毒傳染給另一個人。

登革熱是一種「社區病」、「環境病」,一旦帶有登革病毒的病媒蚊進入社區,且生活周圍有病媒蚊孳生源的環境,就有登革熱流行的可能性,所以民眾平時應做好病媒蚊孳生源的清除工作。清除孳生源四大訣竅-澈底落實「巡、倒、清、刷」:

「巡」─經常巡檢,檢查居家室內外可能積水的容器。

「倒」─倒掉積水,不要的器物予以丟棄。

「清」─減少容器,使用的器具也都應該澈底清潔。

「刷」─去除蟲卵,收拾或倒置勿再積水養蚊。

此外,民眾平時也應提高警覺,了解登革熱的症狀,除了發病時可及早就醫、早期診斷且適當治療,亦應同時避免再被病媒蚊叮咬,以減少登革病毒再傳播的可能。 


資料來源: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https://www.cdc.gov.tw/Disease/SubIndex/WYbKe3aE7LiY5gb-eA8PBw
高雄市政府衛生局 https://khd.kcg.gov.tw/tw/department/zone.php?zone=59&author=98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