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溫逐漸下降,時序進入冬天,許多病毒性疾病開始蠢蠢欲動,依據疾病管制署疫情監測資料顯示,國內110年2月門急診腹瀉就診累計138,462人次,高於109年同期,以餐飲旅宿業為多(71%),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
諾羅病毒(Norovirus)
是一種無套模(Envelope)單鏈的RNA病毒,直徑大約27-32nm,是一種小圓型病毒(SRSV-small round
structured virus);又叫做類諾瓦克病毒(Norwalk-like
virus,NLVs),屬於人類杯狀病毒(Caliciviruses)家族中的一員。
傳染途徑,以『糞-口』途徑為主,可經由人與人的直接接觸傳染,或食用了被病人糞便所污染的飲水或食物而感染;病人嘔吐所產生的飛沫若不幸被吸入也可能造成感染。由於此病原具有高度的傳播能力,除了嬰幼兒、免疫力不好或年長者容易感染外,在一些照護機構、學校、醫院甚至是遊輪或軍營...等人口密集的場所,都可能發生大規模群聚感染。主要症狀有水瀉和嘔吐,也可能有發燒、胃痛、噁心等症狀,通常症狀會持續1至10天。根據患者年齡、個人健康狀況、感染的致病原,以及吃了多少被污染的食物量等因素,均會影響症狀及其嚴重程度。
預防措施:
1.民眾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前應落實勤洗手,並且正確洗手。
2.烹製菜餚應注意食材衛生與保存,避免食用未充分加熱的蛋、肉類,或生食貝類水產品;生熟食應分開處理。
3.有疑似症狀者(尤其是餐飲業廚工)應在家休息,如需外出者,應配戴口罩,避免傳染給他人,於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再恢復工作。
4.降低病原傳播的風險,病人污染的衣物、床單應立即更換,馬桶、門把等器物表面如被污染應使用1000ppm漂白水勤加擦拭。
5.處理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前應戴上手套與口罩,並用5000ppm漂白水消毒清理。
資料來源: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https://www.cdc.gov.tw/Category/QAPage/DQWXG19u2cXMH1jwGKXHu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