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核病,是一個古老的傳染性疾病,從1882年發現結核菌以來,人類與它對抗從未停過,但直到現在都無法消滅結核病,因為結核菌有分裂過程緩慢、可於陰暗處生存2~3個月、初期症狀不明顯、潛伏期長(數年甚至終生)等特性,讓結核病診斷變得困難。也因如此,往往結核病患在確診時,已不經意地將疾病傳播出去,所以一旦發現結核病患後,衛生所人員就會追蹤結核病接觸者,確認是否可能有擴散情形。
在門診中,常常會遇到民眾或本院工作人員自訴曾接觸結核病患,要求進行結核病接觸者篩檢,經詢問後發現大多數人對結核病接觸者的定義並不太了解,其實在疾病管制署-結核病防治工作手冊第十章中針對結核病接觸者定義有詳細說明,結核病個案的傳染力、暴露當時的環境、暴露時間長短、接觸者的易感性(年紀/懷孕/免疫系統狀態/慢性病等)均會影響感染機率。所以當您發現可能接觸到結核病患時,請先仔細回想接觸經過,試著思考下列問題:
(1)結核病患是肺結核或肺外結核:
目前具有傳染力的是肺結核,若病患從痰液或支氣管沖洗液的抗酸染色,AFB (acid-fast bacilli)及TB-PCR(M.
tuberculosis PCR test)陽性,或是痰液抗酸菌培養結果為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均視為具有傳染力,接觸肺結核病患才有被傳染之可能性。肺外結核及潛伏結核感染(LTBI)個案是不具傳染性的。
(2)是否符合結核病接觸者定義:
需要追蹤造冊的結核病接觸者定義為:凡未佩戴N95口罩以上等級防護裝備之家屬、同病室病人及醫療照護工作人員,且與指標個案可傳染期內,曾與未佩戴外科口罩之指標個案接觸,暴露時間達一天內
8 小時(含)以上或累計達 40小時者,為須造冊追蹤之「院內接觸者」。
(3)接觸結核病患時是否配戴口罩:
若是結核個案沒戴口罩但接觸者戴N95以上口罩,或是結核病患及接觸者均配戴外科口罩,其傳染力都是大幅下降的。從去年開始,因為COVID-19的緣故,人們紛紛戴上口罩,反而讓結核病患人數也出現下降之趨勢,由此便可得知。
若暴露情形符合上述條件,也不需驚慌,本院有完整追蹤流程,工作人員及住院病患於肺結核個案可傳染期間若曾經接觸,本院會依規定進行造冊列並進行胸部X光篩檢,相關造冊記錄也會提供給衛生所人員以進行社區追蹤篩檢;除此之外,本院被造冊人員還需每個月填寫七分篩檢表進行自我健康監測,若有疑似症狀或七分篩檢超過5分,需到感染內科或胸腔內科進一步檢驗。
綜合以上,希望能減緩大家對接觸結核個案時的緊張及疑慮,若是臨床發現病患有久咳2~3週、體重減輕、午後發燒等疑似結核病徵象,請主動提醒醫師進行相關檢查,提早發現結核病患、及早防護,才是降低接觸感染的不二法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