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防疫」專刊
2021.12 第41卷第7期 執行編輯:黃崇豪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意見回饋
什麼是「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
【回本期目錄】
感染內科   張雅婷 主治醫師 (110年12月)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是一種新興急性傳染病。起始於2009年中國當地流行的不明原因發燒性疾病,之後於2011年首次由中國報導是由屬於白纖病毒科(Phenuivirudae)的新病毒「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SFTSV)感染導致。主要是經由蜱蟲叮咬感染,以長角血蜱及微小扇頭蜱為主要傳播媒介。常見宿主包括牛、羊、豬、貓、狗、鼠和禽類等,可寄生在家畜或寵物的體表。此外,候鳥攜帶蜱遷徙亦為傳播途徑之一,遷徙路徑涵蓋臺灣北部。

近年中國、日本及南韓皆有確定病例及死亡病例發生,疫情多在5至10月,主要發生於山區及丘陵地區。我國於2019年11月首度於通報登革熱疑似病例之住院病患血液中,檢測出SFTS病毒,為首例本土確診個案。中國及南韓均曾報導醫護人員於照顧病患時,因未穿著/配戴適當防護裝備,接觸急性期或死亡病患之血液或體液而導致感染的事件。此外,從中日韓等流行病學資料顯示,罹病者多為從事農作工作或年老族群。

SFTS的潛伏期約7-14天,患者發病後第一週多數有發燒、血小板及白血球減少等特徵,亦可能有噁心、嘔吐、腹瀉、頭痛、肌肉痛、淋巴腫大等症狀,並會有出血傾向;發病後第二週可能導致肝臟、腎臟等多重器官衰竭或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異常,第三週多數患者走向復原病程,少數重症患者則可能死亡,致死率約5~15%。目前無特定的治療藥物,以支持性療法為主。

預防方式為:

一、避免暴露於蜱蟲孳生的草叢環境,若至郊區、戶外活動或工作必須接觸草叢環境時,應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包括穿著長袖衣褲、手套、長筒襪及長靴等保護性衣物,並將褲管紮入襪內;於衣物及皮膚裸露部位可使用政府主管機關核可含DEET或Picaridin之防蚊藥劑。

二、戶外活動結束後應儘速沐浴並更換全部衣物,避免蜱蟲的附著和叮咬,以降低感染風險。注意居住周圍環境,勿接觸鼠、不明來源的寵物或野生動物。

三、若遭蜱蟲叮咬,應儘速用鑷子夾住蜱蟲的口器,小心地將蜱蟲摘除,避免其口器斷裂殘留於體內,並用肥皂沖洗叮咬處,即可降低感染的機會。

四、如有出現疑似SFTS,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動物接觸史或有無出入郊區、草叢等暴露史,以供參考。

 

﹝門診時段﹞

時段
上午   高醫        
下午     高醫      
夜診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