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防疫」專刊
2021.12 第41卷第7期 執行編輯:黃崇豪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意見回饋
淺談新冠病毒感染
【回本期目錄】
熱帶疾病醫療暨防治中心   蔡季君 主任 (110年12月)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屬冠狀病毒科(Coronavirinae)之beta亞科(betacoronavirus),其病毒特性仍在研究中。冠狀病毒科(Coronavirinae, CoV)是造成人類與動物疾病的重要病原體,為一群有外套膜之單股正鏈RNA病毒,外表為圓形,在電子顯微鏡下可看到類似皇冠的突起,可再細分為alpha亞科、beta亞科、gamma亞科與delta亞科。冠狀病毒屬於人畜共通傳染疾病。目前已知,會感染人類的七種冠狀病毒,包括alpha亞科的HCoV-229E病毒與HCoV-NL63病毒,以及beta亞科的HCoV-HKU1病毒、HCoV-OC43病毒、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SARS-CoV)、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CoV)和最新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

人類感染冠狀病毒以呼吸道症狀為主,包括鼻塞、流鼻水、咳嗽、發燒等一般上呼吸道感染症狀,但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SARS-CoV)、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CoV)與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後比一般人類冠狀病毒症狀嚴重,部分個案可能出現嚴重的肺炎與呼吸衰竭等。

目前對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完整傳播途徑,尚未完全瞭解。當2019年12月武漢不明原因肺炎疫情發生初期,案例多數曾至有賣野味的華南海鮮市場活動,此市場的環境檢體雖檢出SARS-CoV-2,但感染源與傳播途徑仍無法釐清。除此,從確診個案之流病調查與實驗室檢測得知,藉由近距離飛沫、直接或間接接觸帶有病毒的口鼻分泌物、或無呼吸道防護下長時間與確診病人處於2公尺內之密閉空間裡,將增加人傳人之感染風險。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告,感染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至發病之潛伏期為1至14天(多數為5至6天),確診病人發病前2天即可能具傳染力。另外確診病人發病後呼吸道病毒持續排出(viral shedding)期間仍無法正確得知,唯依國內經驗與國際文獻得知,確診病人上呼吸道檢體可持續檢測SARS-CoV-2核酸陽性平均達兩週以上,且下呼吸道檢體檢出病毒的時間可能更久。

預防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民眾應避免直接接觸到疑似COVID-19個案帶有病毒之分泌物與預防其飛沫傳染。需注意的預防措施包含:

*關注並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最新公告之防疫政策。

*維持手部衛生習慣(尤其飯前與如廁後)、手部不清潔時不觸碰眼口鼻。

*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並維持社交距離(室外1公尺,室內1.5公尺)或佩戴口罩。

*搭乘交通工具遵守佩戴口罩與相關防疫措施。

*減少探病與非緊急醫療需求而前往醫院。

*居家檢疫、居家隔離或自主健康管理者,應遵守及配合指揮中心相關規範。

*身體不適時請停止上班上課,先留在家中觀察、休息。

*就醫時請說明旅遊史、接觸史、職業以及周遭家人同事等是否有群聚史。

*配合COVID-19疫苗接種政策,按時完成接種。

參考資料: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門診時段﹞

時段
上午 感染科   感染科      
下午   風濕科        
夜診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